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09-29
黄埔军校的几名广西籍抗日将领
2022-09-29 | 来源:

黄埔军校的几名广西籍抗日将领

□韦英思


黄埔军校被认为是“将帅摇篮”。有几名黄埔军校早期的广西籍共产党员,由于种种原因,与党组织脱离关系或是失去联系,在国民党阵营中谋生发展,官至将军。但他们对党仍有一种情怀,时常以职务之便,给党的工作和地下党员提供方便。在全民族抗战中,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英勇杀敌,还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


担任税警总团纵队少将司令的李其实


李其实,1904年出生于临桂六塘镇一个贫苦家庭。1918年考入桂林中学,在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毕业后任六塘高等小学教师,与同校教师黄锦辉等人创办《六塘公益报》,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师生上街宣传、演戏,声援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斗争。

1924年春,李其实与黄锦辉等乡友离开家乡,到广州寻求革命真理。他考入陆军讲武堂,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军校的反军阀活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李其实回到广西开展工作。回来前,他与谭寿林、黄日葵等8名在上海的广西重要党员骨干,给党中央写了一份关于广西党组织、工农革命运动情况及对今后工作建议的报告。6月,到梧州后,他担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兼兵委主任。7月,根据特委分工,李其实以桂林地区巡视员的身份,回桂林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8月初成立了中共桂林县临时执行委员会。9月,中共广西特委改为中共广西省临委,李其实为委员。10月至11月,他到梧州找省临委,因临委两次遭到破坏未能联系上。他又赴香港寻找党组织,也没有结果,遂辗转到上海,化名进同济大学任军事助教。

李其实后来到贵州,任陆军新编第8师政治部主任。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第3团总务处组织科长、第4兵团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第三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主要参与培训抗日需要的军政干部骨干。

两淮税警总团原是国民党财政部宋子文组建的一支部队。为避免韩德勤把持这支队伍,1938年冬,国民政府军委会委派黄埔一期生陈泰运担任税警总团中将团长,陈泰运即联络李其实等在上海的一些黄埔军校同学到苏北工作。考虑到在战斗一线更能报效祖国,李其实慨然应允,先是出任少将旅长兼教导总队总队长,后任第2纵队少将司令。

李其实到总团后,不动声色地发掘、培养思想进步的军官,通过军官来影响士兵。他经常对官兵说,部队的代号是“坚”军,大家就要坚定信念,结成一个坚固的团体,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中国人不能搞“窝里斗”。这对税警总团在国民党顽固派搞反共摩擦中保持中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的苏北已沦为敌占区,长江中下游沿江、沿铁路以及沿主要公路的城镇被日寇占据,而广大农村和部分城镇,则分别为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和地方杂牌军李明扬、李长江以及陈泰运部所控制。韩德勤与二李有矛盾,积怨颇深,陈泰运为保存自身实力,不被韩德勤吃掉,到苏北后即与二李紧靠在一起。1940年6月,江南的新四军一部在陈毅率领下,渡江北上东进。10月,韩德勤调集苏北的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苏北新四军指挥部驻地黄桥。根据“围剿”安排,税警总团的一个团部署到距离黄桥25公里处,但未按要求参与战斗,只是派了一名副官向新四军索要枪支,陈毅让他到修械所挑了200多支破枪。第二天早上,该团朝天放了一阵枪便撤离。黄桥战役后,陈毅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电文中明确提出,反对党内“凡黄埔生均顽固派”的观点。

除了让部队在反共摩擦中保持中立外,李其实还积极协助陈泰运整训部队,使两淮税警总团战斗力明显提升,甚至能够与日军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

1940年,税警总团还与新四军和李明扬联合成立了“联抗”部队,由中共地下党员黄逸峰任司令。新四军派来一个加强连作为其核心部队,并先后派干部前来加强党的组织领导。

对税警总团,日伪军一直采取又打又拉的政策,但遭到进步军官的坚决抵制。在多次游说不成的情况下,日伪军欲以武力迫降或聚歼,自1938年初以来,多次发动“扫荡”。但税警总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妙避开了强敌的围攻,并不断给予敌人打击。

1943年元旦,由两淮税警总团改称的苏北挺进军正集结在泰县沙岗子区青墩村,举行元旦会操暨新兵毕业典礼。驻扎在泰州、东台一带的日伪军探知,迅即出兵跟踪搜剿。挺进军急速分3路转移。消息传到联抗,黄逸峰等紧急研究对策,并派人穿越火线,向挺进军建议向联抗防区转移。

1月3日,李其实率第2纵队主力转移到泰县以北的水网地区张游庄,日伪军追踪而至,5日将李其实部包围。李其实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率纵队司令部和第6团的两个营及团部直属排,据守在张游庄地主俞九舍的大庄园内。庄园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但也不利于突围。纵队副司令兼第1团团长陈振,指挥第1团和第6团的一个营在外围作战。拂晓,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敌人从四面袭来,激战持续到下午3时许,日伪军多艘汽艇被击沉,但坚守阵地的第2纵队也有百余名官兵相继伤亡。敌增援部队不断涌来,尽管敌强我弱,且我方弹药已不足,但李其实毫不动摇,继续率官兵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

晚上,在联抗部队的策应下,在外围的队伍安全撤出阵地,而李其实所率部队因伤亡过多,寡不敌众,庄园被敌人攻破,李其实不幸被俘。此战,共毙伤日伪军800多人,史称“俞九舍战斗”。

日军对抓到纵队司令大为得意,对他威迫利诱,但李其实不屑一顾。日军把他带回东台驻地,关押在一艘汽艇的水仓里,采取了一系列逼降行动,并以汪伪第2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引诱,李其实仍不为所动。

2月5日是立春,趁日军看守疏忽,李其实深夜逃出。到东台市郊的西溪河时,由于日军紧追不舍,又遇上河水涨潮,情知难逃,他宁死不屈,投水殉国。

第二天早晨,茅东村的村民在河畔发现了李其实的遗体。2月23日《新华日报》以“李其实少将大节凛然,被俘不屈投水殉国”为题,进行了报道。李其实生前,苏北挺进军与新四军友好合作抗日达4年之久,建立了较好的感情。而他牺牲后,陈泰运逐渐与联抗起摩擦,以至于兵戎相见,反证了李其实的作用。

次年,苏北挺进军重返张游庄,按照国民党陆军中将的待遇,为李其实修建了一座坟墓,并立碑纪念,当地群众称其为“司令坟”。1992年,广西民政厅报请国家民政部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李其实与妻子未生育子女,在长辈族人的安排下,将他弟弟李其钰的小儿子李盛辉过继为子。


被誉为“‘星斗落怀中’将军”的覃异之


覃异之,原名异知,祖籍宾阳,1907年出生于都安县九渡街。他参加了国民党军的抗战,是一名抗日名将,在国民党军中有“小老虎”之称。他5岁丧父,6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

1924年,17岁的覃异之考进在广东的桂军军官学校。根据苏联顾问建议,学校考选8名留苏学生,他已被录取,但因办校的军阀刘震寰叛乱而功亏一篑。1925年初,覃异之作为桂军军官学校代表,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大会,并担任该会在学校的联络人。6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炮兵科学习。

因与周恩来的秘书黄锦辉亲近,从小又跟母亲学会客家话,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覃异之被抽调到军校东征宣传队。东征结束后,由黄锦辉、陈奇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覃异之为掩护共产党员欧阳继修(阳翰笙)等人脱险做了工作。1927年11月,张云逸被委任到海南岛当琼崖绥靖司令,党组织派覃异之到海南工作。覃异之在海口被敌人拘押。

释放不到一个月,覃异之因参加广州起义,再度被捕。准岳父敖正邦是清末派到日本士官学校的小留学生,赴日时年仅十五六岁,与蒋介石在日本认识,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他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说:覃异之这个孩子是我的准女婿,快和我女儿结婚了。蒋介石没有掌握什么证据,回了封信,抬头称“敖老前辈”,顺水推舟做人情,放了覃异之。

因在广州熟人太多,1928年春获释之后,组织上把覃异之调往上海,要他在未婚妻家休息一段时间。覃异之就住在内弟的房间,内弟偷看了他的日记,得知覃异之是共产党员,便告诉了母亲和姐姐,因此当地下党联络人来联系时,被岳母家人一再挡驾。敖正邦这时正在南京中央军校编辑处当处长,为免节外生枝,岳父母不久将家从上海搬到了南京。覃异之一起来到南京,自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中央军校任中队长、区队长。

1930年初,蒋介石以中央军校第七期学员为基干,成立教导第2师。覃异之在该师先后任团副、营长等职,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因作战有勇有谋,升任旅部参谋主任,参加了1932年淞沪抗战。该师扩编为两个师时,覃异之任第25师师部参谋主任。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九门口后,分兵进攻热河。迫于全国人民抗日舆论的压力,蒋介石调一部分中央军北上抗日,第25师北进,参加了长城古北口对日作战。3月10日,部队一到达目的地,即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打退敌人的强攻。第二天,第149团团长阵亡,覃异之接任团长,指挥所部在西北岭及下会一线,给日寇以狠狠的打击,一直坚持到5月13日,才将部队撤至后方3公里的新阵地。此役结束,蒋介石召见覃异之,并与他合影,覃异之军中的声誉渐高。

覃异之奉命参加了对江西红军的“围剿”。期间,蒋介石得知他有96岁的老祖母时,特赠1000银元,要他转给梁太夫人,同时特别颁赐寿匾,亲笔题写“国之人瑞”4字。但曾经是共产党员的覃异之,心中仍然有党。1936年,蒋介石命令第25师开往西北,参加“围剿”红军。1937年春,覃异之团驻防甘肃庆阳。一天,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打电话给覃异之,说聂荣臻部也驻庆阳城附近,要到城内采购食品,请给予方便,覃异之当即表示同意。后来,覃异之团还和聂荣臻部进行了篮球比赛。徐海东来庆阳,覃异之在团部设宴招待,徐海东说“我们要重新合作”,覃异之回答说“我十分欢迎”。

全面抗战展开后,第25师在平汉路北段参加了保定和满城阻击战。1937年9月20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保定防线左翼的漕河一线发起猛烈攻击。在本定由两个团守备的漕河铁桥南岸阵地,覃异之一个团与日军血战,日军多次冲锋,均遭击退,死伤狼藉。苦战至中午,敌300余人强渡漕河,亦被我守军消灭。随后,日军又增加兵力渡河攻我阵地,覃异之团第3营营长自恃是师长亲信老乡,不听指挥,自行向后溃退,第149团阵地因此被敌突破。之后,第149团与日军反复争夺满城420高地,覃异之率两个连往上冲锋。胸部中弹后,他仍挣扎着要与阵地共存亡,拔出手枪准备往上再冲,被副官和卫士死死抱住。卫士将他从山上背到山脚,医生给他打了强心针,他才挺了下来,此后一个多月不能说话。

1938年3月,伤好后的覃异之任第52军2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台儿庄会战。4月,他出任第25师73旅旅长,据守邳县以北的虎皮山,首战白天打退敌人的两次进犯。采取以营为单位上阵地,24小时轮换一次,使部队士气始终饱满。敌人凭借武器优势和飞机的掩护,占领了虎皮山前的斜面,覃异之决定趁夜予以清除。凌晨两点,他命令向敌人全力开火,部队从正面及两翼发动攻击,仅两小时,就将来犯之敌歼灭。次日白天,敌人飞机大炮狂轰乱炸,覃异之判断其晚上还会来攻击,以掩护搬运尸首,黄昏时便命令工兵布下地雷阵。天黑后,日军再犯时伤亡惨重,经过一夜激战,天亮前敌人退去。

5月15日,徐州会战各参战部队大撤退。73旅为第52军最后撤离的部队,撤至李庄车站附近时,敌骑兵三四百名及战车10余辆向李庄开来。覃异之旅有10多门打飞机、坦克两用的苏罗通炮,他命令集中炮火,向敌人轰击。这时敌军后方也忽然枪声大作,原来是担任后卫的一个连,就在附近房屋宿营,听到枪声立即向敌后展开攻击。日军受到两面夹击,以为中了埋伏,拼命逃去。这次战斗,毙敌近1000人,击毁敌战车14辆,给日军装甲部队以沉重打击,而我损失甚微。当晚,蒋介石打来电话,表扬覃异之。

7月,覃异之旅参加武汉会战。8月25日,日军沿着瑞昌至武宁公路向西涌来,向瑞昌西郊的磨山和大峰山逼近。第52军奉命星夜东进驰援,26日,先头部队第25师急行军赶到磨山,与迎面扑来的日军接火。我军抢先一步扼守高地,敌人占领的阵地比我军低,因此用了大量的炮弹,一个中队接一个中队死命仰攻,冲上来又被压下去。双方你来我往,厮杀直至肉搏,一直持续到9月10日。日军以极大的伤亡,仅换得“攻势顿挫”的战果,停滞了向西作锥形直入的进攻。我军士气大振,守住了瑞昌以西地区,覃异之因功升任军参谋长。

部队从武汉外围撤至湖南岳阳新墙河地区布防。第52军195师是新增编,兵员的素质不高,覃异之被任命为中将师长,上任仅4天就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9月中旬,湘北正面敌人突然向我阵地发动攻击,重点指向第195师,双方在草鞋岭激战一天,敌人被打退,史思华营全部壮烈殉国。敌军继而向第52军新墙河阵地发动全面攻势,左翼第2师阵地荣家湾被突破。紧迫关头,第195师放弃草鞋岭据点,将主力集中到金井附近,从敌人侧背对正向铁路进犯的敌人猛烈还击,增援第2师。战斗一直打到中午,覃异之获电告,敌人已在营田登陆,令他率部自上游的浯口渡过汨罗江,转移到福临铺阻击敌人,掩护本军其他部队向汨罗江南岸转移。

覃异之率部到福临铺布置防御阵地。9月28日中午,敌人进抵,随即对覃异之部展开大举攻势,双方发生鏖战,形成犬牙交错的对峙态势。当天晚上,覃异之以预备队向敌人反攻,收复原来的阵地。29日上午,敌人又以步炮兵联合猛扑,战斗异常激烈,到晚上我方开始向上杉市转移。30日中午,双方在上杉市阵地展开激战,日军无法前进。覃异之部拖住日军3天,掩护主力在长沙近郊完成作战部署。

10月2日,敌人在飞机、骑兵的掩护下开始撤退。覃异之当机立断,下令部队连夜追击,进展神速,从福临铺一直追到新墙河一线,将原来的第52军阵地全部收复。他对战果甚感满意,在马背上作《第一次长沙大捷追击日寇夜行军偶成》一诗:“马首悬新月,三军气若虹。夜寒茶当酒,星斗落杯中。”诗人柳亚子因此称他为“‘星斗落怀中’将军”。

1940年,所部奉命开往云南麻粟坡,防止日军从越南进攻滇南。1942年春,覃异之升任第52军副军长,兼衡耒师管区司令,不久到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战术学校副主任。1944年重返衡耒师管区,参加衡阳战役。

1944年下半年,蒋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召唤知识青年从军,而且指定自己的两个儿子报名,蒋经国出任青年军政治部中将主任,蒋纬国任营长。青年军各师师长名单提交蒋介石审阅,蒋介石将覃异之补上。青年军的各个师长非同一般,都是从军长中挑选,军衔必须是中将。

覃异之出任青年军第204师师长兼川东警备司令。1944年11月赴任途中,他带30人的警卫排回老家九渡街,接家眷入川。当月14日夜,日军攻陷宜山县城,19日上午其搜索队进入九渡街。覃异之命令警卫排正面散开,摆出大部队的架式,从几方面向日军射击。他见日军后续队伍有包围九渡街之势,一面命令对敌猛烈射击,一面向九渡街背后的山上转移。日军入街,找不到中国兵,便放火烧掉了包括覃家在内的房子。事后得知,这股日军路过九渡,共有1000多人。

1946年9月,覃异之应蒋经国的邀请,参加三青团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三青团中央第二届干事会干事。同年,青年军第6军整编为第205师时他担任师长。因与蒋经国有很深的交往,他被视为是少壮派。夫人病逝后1947年再婚时,蒋经国为他证婚。蒋介石还一度要他到侍从室,他考虑再三后推辞。

1947年7月,第205师被蒋介石开往台湾接受美械装备。到10月,陈诚以覃异之老部队已调往东北,通过蒋介石要他出任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52军军长。这时国民党进行党团合并,覃异之当选国民党中央第六届执行委员。

1948年2月,因长期效力的第25师在鞍山被歼,覃异之下决心离开东北。他写信给白崇禧,表示想当国大代表,得到同意后立即派参谋回宜山县进行竞选活动。

1948年春,覃异之当选国民大会代表,遂以病为由,辞去东北职务回南京,担任南京卫戍副总司令兼滁县指挥所主任、总统府战地视察组组长。李宗仁任代总统后,他建议李宗仁给卫戍总部下释放政治犯的手令,根据手令迅速释放了南京在押的300多名政治犯,并掩护卫戍南京的第97师师长起义。

南京解放前夕,覃异之发表和平运动见解,为保护南京市内水电站、码头、车站等公共设施不被国民党破坏作出积极贡献,蒋介石要求5个工厂全部拆迁到台湾也没有办成。1949年4月,他婉拒汤恩伯的任上海防守区副总司令之请,也拒绝保荐为第7兵团司令,转去香港。在港又拒绝蒋介石赴台并委予高官的诱惑,与黄绍竑、龙云等44人发表反蒋文告,宣布起义,并担任第一组召集人。

解放后,覃异之历任水利部参事室主任,两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他酷爱诗词,擅长演讲,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199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英勇善战的广西籍将领


陈烈,柳城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当代理团长时就以一团之众攻入南京城。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上海寻找党组织,因局势剧变而与党失去联系。1936年担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1939年升任军长,次年在驻守云南富宁时病逝,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刘立道,与黄锦辉、李其实同为临桂人,一起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到海丰农民自卫军干部训练所任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期间任团参谋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南进到东江后,奉周恩来之命前往海陆丰发动农民参军。起义军一部在惠州高潭中洞进行改编时,担任营长,部队扩充为两个团后任团长,为创建和发展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作出了贡献。1928年初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他留任东江特委军委会参谋长,坚持游击斗争。次年3月,由广东省委派赴越南,担任华侨中共党支部书记,并任越共中央委员。1930年奉命回广西,催促红七军开往中央苏区,到湖南边境时遭土匪抢劫,自此与党失去联系。七七事变后,作为广西战时政工人员,随部队开赴苏皖抗日前线,历任师政训处长、政治部主任、干训团主任、副师长等职。1940年任第48军政治部少将主任,次年任安徽省干训团副教育长。1949年在黔桂边区绥靖司令部秘书长任上起义。

刘善述,桂林市雁山镇人,1905年出生,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任连政治指导员。1927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刘善述潜回老家隐蔽,后在桂林与李其实接上组织关系,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28年秋,中共桂林县南乡(六塘)支部成立,刘善述任支部书记,当年冬天因身份暴露离开广西。应黄埔第三期学员康泽之约,1929年进入中央政治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南昌行辕、政治部第二厅任职,后调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任党部书记长。全面抗战期间,担任陈烈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长沙会战等,后任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战区长官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秘书、中央军校分校政治部主任、第一方面军驻越南河内部队政治部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政工处少将处长。1944年10月,昆明高原书店因秘密出售地下党印刷的书籍和英、美一些左派作家的文集,被特务查封,有关人员找到刘善述做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书店化险为夷。

黄埔军校广西籍学员中的中共党员,还有一直在党内坚持战斗的黄锦辉和唐崇悫。黄锦辉是周恩来在广东时的秘书和助手,是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周恩来调到中央后,由他接替负责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的工作,是广州起义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广州起义失利后,他在去通知队伍往海陆丰转移的路上被捕,不幸牺牲,时年仅25岁。

唐崇悫是全州县城郊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因表现突出,得到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恽代英的培养,成为一名党员。1927年10月,唐崇悫受组织派遣,到湖南祁阳召开秘密会议,准备改编绿林武装,参加秋收起义,不幸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残忍杀害。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