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11-05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
2022-11-05 | 来源: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

□ 吕洪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自治区党委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作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准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奋力谱写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壮美广西新篇章。


一、充分发挥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扛起这一历史使命。一是把握历史主动,明确教育新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政治基础。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思政课的必修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全区大中小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通过民谣故事、诗歌戏曲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广西民族团结正能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方位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注重实践引导,增强教育感染力。深入挖掘全区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用好用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文化长廊、教育实践基地(站、点)载体作用,借助“壮族三月三”“京族哈节”“瑶族盘王节”等富有广西特色的节庆活动,开展活动式、体验式、网络式等课外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教育实践的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比如,钦州市子材小学坚持以传承民族英雄冯子材爱国主义为思政教育主线,多年来深入开展“读英雄史书、讲英雄故事、爱英雄故里、学英雄精神、做英雄传人”的“英雄系列”教育活动,并引进粤剧、坭兴陶、书法、烟墩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校园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熏陶。钦州市子材学校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西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等殊荣。三是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育实效性。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必备专题进行全员全覆盖培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学校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强化结果运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教师,不断激励学校和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课程教学实效。


二、持续推进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区范围内探索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带头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自觉创建好家庭、培育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以家风促党风,以党风带民风。充分发挥各级社团组织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一以贯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动全区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和睦和谐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全区各民族地区、各民族家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增进各民族对“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认识。利用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和网络新媒体平台,教育孩子从小爱党爱国爱家,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大力营造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发挥宣传教育舆论导向作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习、大宣讲、大教育”活动,让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广西全面落地生根。发挥全区主流媒体宣传教育功能,利用互联网、融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广泛宣传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成果,讲好民族团结的广西故事,奏响开放发展的广西强音。以创建全国、全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为抓手,鼓励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办公室走廊、绿化带、文化广场、口袋公园、停车场等空间,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教育实践基地(站、点)、示范长廊,在学校医院、景区寺庙、商场影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置永久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宣传栏,让社会公众自觉接受教育,使“有形”的载体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效果。


(作者系钦州市政协主席)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