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力量”全程助攻 千年古城“涅槃嬗变”
——河池市宜州区政协助力打造历史文化核心街区纪实
韦泽经 郑国新 莫晓靖 肖陈康
有一座古城,藏在岁月深处,一半装着旧梦诗意,一半演绎烟云繁华。
千百年来,它栉风沐雨,踏歌而来,穿越过时光隧道,重拾起历史记忆,绽放着今朝芳华。这座古城就是积淀有2100多年历史文化的刘三姐故里、河池市行政中心——宜州。
自唐宋以来,宜州一直是历代郡、州、府、县治驻地,曾留下黄庭坚、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的足迹,特别是在漫长岁月中,宜州古城聚居着本土和外地迁居的壮、瑶、汉等各民族人民,先后修建了许多有特色、有内涵的各种建筑,逐步形成了“九街十八巷”的街区格局。
河池市行政中心迁移宜州后,城市建设迎来了“加速度”,如何在城建中延续宜州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品牌魅力、城市吸引力,成为宜州政协人持续关注和倾力助推的重点。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2021年以来,宜州区政协抢抓河池市行政中心迁移宜州开展城市更新和自治区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的大好时机,积极通过政协提案建言献策,助力宜州规划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的核心街区。
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 (前右一) 到宜州区九街十八巷调研,并对市政协委员韦茂明提出的《关于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 推动河池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建议》提案进行督办。
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是宜州古城市井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集中之地,北门老街文化遗迹记载了宜州历史,见证了宜州城市历史文化变迁史。
然而,由于缺少有力保护措施,现存的古迹遗存正不断受到风雨无情侵蚀而面临坍塌消失的危机。
为再现古城北门老街景旧貌,更有效保护、传承、弘扬和合理利用河池最早最古的仅存的古街历史文化,打造河池历史文化旅游新景点,河池市政协委员、宜州区政协主席韦茂明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在今年4月联合其他4位委员,向河池市政协提交了《关于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推动河池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从“提高站位,科学规划”“明确重点,修旧如旧”“拓宽空间,扩展容量”“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四个方面,提出加强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街的建议。随后,宜州城区借今年6月开始实施总投资约24770.71万元的背街小巷项目建设的良机,掀起了“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打造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热战,并确保立竿见影。
河池市政协主席黎丽 (中) 率队到宜州区县前街实地研究街区整治改造提升工作。
市委书记领衔督办
“将修缮改造宜州北门街工程列为河池市‘十四五’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有序有效地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实施。”
“融入当代审美理念和生活品质追求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建筑遗存等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修复、改造、重建。”
“配套建设龙江一桥江滨公园东段,使之与北门街连为一体,拓展景观区域,提升疏解游客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北门古街保护修缮资金,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修复改造工程,为河池增添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地方风土人情气息、历史与现代相互深度融合交织气息的城市空间。”
……
委员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在社会各界中产生广泛共鸣,得到河池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提案被列入2022年市领导督办重点提案,成为市委书记秦春成亲自督办的1号提案。此提案交由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市文广体旅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水利局等单位联合承办。
河池市副市长、宜州区委书记翟红玲 (前中) 深入管家巷,了解修缮进展、规划设计、业态打造等情况。
提案的高规格督办,引起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和各级各部门的倾力支持,宜州城区掀起了“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打造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热战——
科学规划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文件精神,将修缮改造宜州北门街工程列为河池市“十四五”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规划,确立明确目标,制定详细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并有序有效地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实施。
明确修复重点。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还原历史真实面目,以正确历史观为指导,融入当代审美理念和生活品质追求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建筑遗存等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修复、改造、重建。一是修缮改造临街两边门店立面,按照明清时期的风格再现其历史风貌。二是重新恢复青石板街面,并在一些公共位置设置具有地方文化元素的卫生、饮水设备设施。三是在旧址上重建北门楼,依据留存的北门楼照片进行恢复重建。
拓宽历史空间。明确庆远古城历史文化的定位,把融在宜州历史文化和庆远古城历史文化的一些原则和共性提炼成为片区改造的城市灵魂,围绕主题思想开展古城建设,如结合历代在宜州设置定周县、庆远府等郡县、州府名称内涵,提炼出戍边镇远的爱国主题等;根据宜州当前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状况,通过保留原有建筑、有针对性地改造现有建筑、合理布局新建筑等,结合“山河古城”的主题,对城楼进行再改造,明确城楼建筑形式和城楼里面展示展览的历史文化所在地,体现出城楼汇聚历史文化之集大成等;借鉴其他地区从事古镇运营的经验做法,把九街十八巷打造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展示宜州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
河池市、宜州区政协领导深入和平社区征求打造历史文化核心街区意见。
筹资金设时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北门古街保护修缮资金,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修复改造工程,为河池增添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地方风土人情气息、历史与现代相互深度融合交织气息的城市空间,让市民在享受物质文明新生活新体验中增强历史自豪和文化自信。同时,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接待旅游线路,开辟为城市旅游新景区,使四面八方来的旅客在流光溢彩间体验历史文化核心街区的精彩和魅力。
社会各界联动发力
河池市宜州区政协主席韦茂明 (左二) 组织专家对打造历史文化核心街区进行论证。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承载城市的过去,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源源不绝的文化滋养。如何以办理政协提案为契机,有力推动宜州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成为市区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共识和努力方向——
4月至5月,河池市政协主席、市文旅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黎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恒钦等市领导多次到翼王亭旧址、管家巷口古民居、县前街、十字街等实地调研考察。
5月6日,河池市副市长、宜州区委书记翟红玲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推动宜州“九街十八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5月23日,河池市政协向市委提交《关于规划建设宜州传统文化街区的建议案》。建议案获市委批准,决定在宜州规划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此建议案为韦茂明等5位委员提出的《关于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推动河池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建议》提案的升级版。
5月24日,河池市政协举办“委员讲堂”,就宜州“九街十八巷”来世今生、厚重文化和今后展望开展读书谈史分享会。
7月14日,河池市文旅领导小组专题召开宜州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改造与文旅项目融合推进座谈会。
9月1日,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主持召开宜州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率与会人员深入宜州城区九街十八巷、庆远镇和平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联动支持,为宜州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宜州区古城北门老街修复和保护等“九街十八巷”特色历史文化核心街区建设正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
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 (左一) 率队深入宜州背衔小巷子考察。
政协组织持续助推
党政引领,政协助力。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宜州区政协的努力从未中断。
河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恒钦 (右三) 在宜州北门码头考察。
今年以来,宜州区政协除了围绕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还大力助推提案的办理落实,与党政同频共振,精心“绘制”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改造项目工程建设“蓝图”,致力“恢复”古城北门老街“风貌”——
抢抓河池市行政中心迁移宜州开展城市更新和自治区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的大好时机,争取市政协在更高层面呼吁支持宜州古城北门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
组织召开“九街十八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座谈会,广泛征求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引导委员为保护和修复宜州古城北门老街出实招解难题,助推高质量规划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的核心街区,留住千年古城“乡愁”;
修缮改造后的宜州区司马巷
配合城区党委、政府合力搭建多元筹资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投入、企业投资、部门融资、居民出资、社会捐助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共同推动宜州古城北门老街的修复和保护工程顺利推进。
……
助推不停歇,建言无止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宜州历史文化遗产。”宜州区政协主席韦茂明表示,宜州区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履职、持续发力,继续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提升工作献计出力,切实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让历史文化在下枧河畔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第 1 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要闻 搭建协商“小平台” 助力发展“大舞台”——武宣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建设工作纪实
- 第 3 版:要闻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深入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
- 第 4 版:要闻 “政协力量”全程助攻 千年古城“涅槃嬗变”——河池市宜州区政协助力打造历史文化核心街区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