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
——建设“来宾好商量·民生议事厅”中的“象州实践”
□ 黄顺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效促进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象州县政协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和充分利用政协委员的集聚优势、组织资源的政治优势、协商履职的智力优势,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示范创建“民生议事厅”基层民主协商新平台,切实推动“来宾好商量”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打通基层民主协商“最后一公里”,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得到积极彰显。
一、发挥“三个作用”,谋划平台机制构建
一是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确保精准发力。县委把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书记听取县政协“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县政协把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打造“民生议事厅”摆上工作的重要位置,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协指导、乡镇主导的基层协商格局。同时,定期召开“民生议事厅”工作座谈会,促进各乡镇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是发挥政协主动作用,确保靶向发力。县政协把牢政治方向,抓住协商关键,统筹谋划创建“民生议事厅”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主动向市政协报告创建“民生议事厅”的具体举措,市政协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对构建协商议事机制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了明确要求。召开县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设“民生议事厅”相关事项,制定《象州县政协建设“民生议事厅”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建设内容、基本原则、职责定位、协商主体、协商流程、成果转化等相关内容,保障协商议事常态化开展、长效化运行。
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有效发力。坚持融入、开放、共享,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基础上,按照“一室多用”原则,依托“委员联络站” “委员之家” “委员工作站”、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活动场地,5月份开始,在有条件的寺村镇、石龙镇、象州镇、百丈乡、大乐镇、县工管委等5个乡镇和1个县直部门创新示范建设“来宾好商量·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协商民主平台。8月份开始,陆续在各乡镇覆盖建设。统一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资料、有计划、有制度、有设施的“六有”标准创建“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阵地,初步搭建“上下联动”的基层民主协商平台。
二、立足“三个坚持”,明确各方协商职责
一是坚持政协指导,健全协商机制。县政协指导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从县级层面出发完善制度模板、修订规则流程、推广典型经验等,着力提升协商能力。负责制定具体规则、明确协商任务、反映特色做法、抓好组织落实等工作,在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结合履职实践,制定协商议事“6+8+N”工作机制,即“六有标准创建阵地”“八个步骤议事流程”“N次集中协商频次”,灵活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二是坚持委员作为,提升协商质量。在“民生议事厅”协商试点工作中,发挥委员优势作用,根据委员“界别”和“工作地”类别,将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编入委员履职小组,以政协委员乡镇履职小组形式开展政协基层履职活动,实现政协工作手臂延伸,推进委员“下沉”一线履职,通过政协委员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协商议事会议,引导依法表达诉求,推动政协协商资源在基层的集聚和应用,推动群众身边“大事小情”妥善解决。
三是坚持人员优化,规范协商职能。明确党委统战委员担任乡镇“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活动召集人,在平时开展工作时根据协商议题可委托其他党政领导主持协商议事活动;明确乡镇一名工作人员担任政协工作联络员,负责协商议事活动的沟通协调、服务保障工作。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阵地,由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组织并主持协商议事活动。
三、聚焦“四个环节”,推动协商提质增效
一是聚焦科学选题环节。在协商内容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党政点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政协选题方式,将涉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民生“关键小事”纳入议事范畴,每年选择2至4个基层党委、政府受精力牵制一时无暇顾及、已经决策但落实还不够、基层组织困惑、基层群众关切、政协组织能做且能做好的事项,以及切点小、关联广、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等方面作为协商议题,使民生议事活动更“接地气”。今年5月以来,各“民生议事厅”服务大局、协商为民,先后就污水处理、村集体经济、村巷道建设、村级卫生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等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达20多场次,真正让“民生议事厅”成为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平台。
二是注重多方参与环节。在协商主体上,重点邀请利益群体代表、建议落实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共商民情、共解民怨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根据议题不同,视情邀请基层党代表、群众代表、专家学者参与,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的模式,由参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问题进行答复,突出交流协商,做到增进共识。
三是规范协商流程环节。在协商程序上,专门制定《“民生议事厅”协商议事工作制度》,规定确定协商议题、制订协商方案、组织视察调研、开展现场协商、报送意见建议、办理结果反馈、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八步法”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对会议的议事内容等事项作出规范和要求,确保活动开展章法有度、规范有序,推动“民生议事厅”从“讨论了什么问题”向“解决了什么问题”的转变。截至目前,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已取得成功案例13起,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推动成果转化环节。对在协商中达成共识、能够落实的事项,形成《协商意见书》,由县政协和乡镇、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推动落实;对于在协商活动中群众普遍关注、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各“民生议事厅”负责人上报给县政协,县政协以《协商民主专报》报送县委、政府,尽力在更高层面推动协商成果落到实处,以产生广泛影响。截至目前,各“民生议事厅”开展的协商议事活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问题17件,基层民主协商在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上初显成效。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来宾好商量·民生议事厅”已经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象州政协工作“金名片”和强化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作者系象州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第 1 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要闻 同心共筑发展路 团结进步一家亲——扶绥县政协扎实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
- 第 3 版:要闻 议事“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建设“来宾好商量·民生议事厅”中的“象州实践”
- 第 4 版:要闻 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