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力促科创企业融资发展
□ 本报记者 黄 骏 梁海珍
近年来,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广西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进“拨改担”,将政府各相关部门原直接拨付给小微企业的财政性资金,通过设立专项融资担保基金模式转变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充分发挥担保的杠杆效应,撬动数倍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1至9月,自治区财政引导广西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金额390.4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2万户,节约融资成本4.08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这一举措入选第三届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强化政策联动支持 促进多维合作协调发力
自治区财政厅联合相关部门注入资金,发起设立担保基金,推动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市场主体与担保机构链接利益纽带,强化合作关系。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发起设立担保基金。自治区财政新增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通过“拨改担”方式注入担保集团作为资本金,推动担保集团按不低于1∶1配资,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设立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园区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两支专项融资担保基金,撬动不少于10亿元的担保额度,专项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支持的“白名单”科创企业。获得担保基金支持的企业需承诺在贷款期限内按担保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新增研发投入,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各方利益纽带,推动合作全面升级。一是推动政担合作。自治区财政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担保集团与自治区科技厅签署战略协议,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合力促进财政、产业、金融三方联动。二是强化银担合作。基于市场主体科技成果、研发投入、征信情况等,创新推出“科创担”产品,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对担保额度在500万(含)以下的推行“见贷即担”模式,优化准入条件。三是拓宽企担合作。积极推动担保集团与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广投资本管理集团等本土知名研发机构、投资机构展开合作,创新“投担贷”模式。
——优化担保产品设计,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财政资金“拨改担”尝试,开辟了财政资金支持市场主体融资的新通道,实现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高效配置的转型。在“拨改担”资金支持下,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提高授信额度,延长授信期限,灵活设置反担保措施,合理确定还款方式,提高风险容忍度,提升产品吸引力,促进科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截至2022年9月末,共撬动超过15.98亿元贷款支持287户科创企业,户均金额556万元,综合融资成本4.96%,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完善“拨改担”政策 助推科创企业融资发展
自治区财政通过资本金注入、代偿补偿、保费补贴、降费奖补等方式,优化“拨改担”财政金融联动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放大功能,助推科创企业发展。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自治区财政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拨改担”将财政专项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担保集团,实现“五个”转变:直接投入向间接投入转变、行政决策向市场经营转变、直接补贴向间接撬动转变、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一次性支出向循环滚动投资转变。2022年,自治区财政新增拨付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8亿元,累计已注入注册资本金达42亿元打造担保龙头机构;新增区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资本金0.3亿元,累计已注入资本金16.3亿元,切实增强广西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建立代偿风险共担机制,分担企业融资风险。担保基金依托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按照“5个2”比例分担代偿风险,即担保基金、担保机构、银行、再担保、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分别按照2∶2∶2∶2∶2的比例分担融资担保项目代偿风险。多级分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使担保机构承担的实质风险仅为20%,有效分散了担保贷款风险,促进降低准入标准和反担保要求,扩大科创企业服务范围。银行按照20%承担贷款风险,增强其主动风险防控意识,加强银担利益融合,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风险。引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参与分险,为撬动中央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打开新通道。2022年,自治区财政新增拨付1.53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拨付1.78亿元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补奖资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增信、分险、降费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量、扩面、增效。
——发挥担保工具撬动作用,助力企业融资扩面。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其利益交汇于企业、行业关注点。一是建立了担保基金“白名单”机制,按政策要求整合扶持企业名单,并统一向各家银行推荐,降低自治区科技厅逐一对接银行的沟通成本,提升撬动效率。二是建立了担保基金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实现了多级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提高撬动倍数。三是建立了担保基金风险联防机制,当风险超过一定阈值时,由行业部门、担保机构、银行三方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应对,稳固撬动效果。
——保障担保机构金融供给,服务科创企业融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等弱质主体提供准公共金融服务,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加大对各领域薄弱环节支持的重要政策工具。由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保费收益往往不能覆盖其开展业务成本、费用及发生的损失,缺乏财务可持续性。“拨改担”创新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保障了担保机构财务的可持续,使其不会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扩大经营范围、偏离扶小助微的主业主责,增强发展动力和信心,为市场薄弱领域提供持续、有效的金融服务供给。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进一步总结“拨改担”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动更多财政性资金通过“拨改担”转变为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在支持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同时,通过发挥担保的金融杠杆效应,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 第 1 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读书群开展线上活动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 第 3 版:要闻 关于表扬2022年度广西政协报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及2021年度《广西政协报》优秀通讯员的决定
- 第 4 版:要闻 发展“快”速度 宜居“慢”生活——十年巨变看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