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挥财政引领作用打造政策性金融系列品牌
□ 本报记者 黄 骏 梁海珍
近年来,广西从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财政资金统筹,着力在信贷、保险、证券、担保、金融科技、征信服务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协同运用,打造形成政策性金融“桂惠+”系列品牌,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找准财金契合点 推出“桂惠+”系列品牌
——聚焦解决“融资贵”,推出“桂惠贷”。全区各级财政每年统筹资金40亿元以上,对辖内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且符合条件的“桂惠贷”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贴息,带动金融机构每年新发放2000亿元以上优惠利率贷款。“桂惠贷”实行间接贴息,将“事后补贴”转变为“事中补贴”,使市场主体获得贷款与获得贴息完全同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同时,充分发挥了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提高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并降低寻租风险。2021至2022年,全区“桂惠贷”投放规模分别达到2381亿元、3000多亿元,远超年度计划,“桂惠贷”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普遍欢迎。
——聚焦提供风险保障,实施“桂惠保”。一是推出巨灾保险。针对自然灾害频发重发风险,广西财政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因地制宜选取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部分地区先行开展试点,通过财政补贴保费购买巨灾保险。2022年,全区各级财政统筹安排保费5000万元,覆盖台风、强降雨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巨灾风险,保障金额达12亿元。二是试点“保险+期货”。围绕重点涉农产业,如糖料蔗、生猪,广西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试点,由政府部门、期货机构、保险公司等联动结合,通过金融手段有效化解农产品市场风险,为农业产业兴旺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2022年,通过开展总保费9583万元的生猪和糖料蔗“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为广西75万头生猪提供超过15亿元的价格保障,为40万亩糖料蔗提供超过10亿元的收入保障,惠及5万农户。
——聚焦重大项目融资,深化“桂惠证”。为推动资本市场的发育,广西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对资本市场优质要素集聚、企业上市(挂牌)、再融资、债券融资、中介机构服务、改革创新、人才集聚等七个方面实施奖补,引导资源集聚发展。大力实施“险资入桂”三年攻坚计划,构建“险资入桂”工作机制,用财政贴息方式撬动险资投资广西,提升企业运用险资意愿,用费用补助形式激励险资机构在广西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主动与中国险资协会合作,进行多轮线上和线下融资对接,并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全国性项目推介,有效吸引全国险资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对广西的关注度,也提高了广西企业对险资应用的参与度,险资运用规模快速扩大。
——聚焦解决融资难,优化“桂惠担”。近年来,广西财政大力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区市县“三级联动”、政银担三方合作、政府性、政策性、商业性“三位一体”、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自治区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层次纵向合作”的“四个三”新型融资担保服务体系。2020年6月,自治区财政出资成立广西融资担保集团。作为广西担保龙头机构,重点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缓解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治区政府出台广西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代偿补偿和业务奖补等机制,有效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聚焦提升融资便利度,上线“桂惠通”。广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壮美广西·金融云”项目,以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数据资源为基础,以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核心,开发上线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即桂惠通,完善广西线上金融生态。平台采用“1+14”的建设框架、“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以及实体机构运营的方式进行建设与运营,并支持PC端、手机端等多渠道使用,为全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智能匹配、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三方服务、担保、政府配套扶持政策等多样化服务。2022年,自治区财政拨付第一期项目建设资金近1800万元,支持“壮美广西·金融云”建设。
——聚焦解决银企信息对称,强化“桂惠信”。2021—2022年,自治区财政安排900万元,大力推动征信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互联互通、开发应用,提高融资服务的可获得性,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困境。在融资征信上,推出广西征信融资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整合企业政务信息和金融数据,推进金融、政务、市场等领域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依法共享应用,有效满足金融机构涉企信息需求,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全国首个征信全覆盖建设试点。平台现已汇聚自治区发改委、税务局、人社厅等多个部门政务数据,覆盖全区591万家注册企业、80万家经济活跃企业的金融及政务信息;已接入金融机构25家。在跨境征信上,建设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外贸交易过程中的资信情况查询效率和查得率,丰富跨境征信服务有效供给。
发挥财政引领作用 创新实施财金联动
——构建完善财金联动政策体系。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施,及时出台了《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关于深入开展“桂惠贷”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财政和金融统筹联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40余份,就金融组织落地、企业上市、债券发行、险资引入、基金应用、“桂惠贷”等财政奖补政策进行了明确,并逐项细化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相继制定了多个具体操作办法,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使财政金融联动有了比较完整的实施路径和政策依据。
——建立健全财金联动工作机制。政策确定之后,效果好不好关键在执行和落实。为落实好相关政策,广西健全了多项工作机制。一是工作专班机制。具体发挥政策和市场联络员和督促队的作用,将政策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确保了政策从“一纸文件”变成“实际效果”。二是部门联动机制。主要是“财政部门+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多方联席联动,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奖补政策相互核验,避免政策“中梗阻”。三是上下联动机制。主要是“自治区+市+县+企业”,以“桂惠贷”为例,政策引擎在自治区、辅助动力在市县、效果落地在企业,通过上下联通,确保政策效果有效传导。四是效果跟踪机制。及时跟踪听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反馈,对政策效果更加精准把控。
——形成系列财金联动模式。财政支持金融、服务金融、调节金融,不仅仅是为了促进金融业本身的发展,政策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种资金传导机制,通过扶持金融机构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广西通过财政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财政+”的模式,比如“财政奖补+金融改革”“财政+金融招商”“财政贴息+银行降息”“财政奖补+直接融资”“财政奖补+险资入桂”“财政金融联动+产业打造”“财政+融资担保”“财政奖补+农业保险”“财政金融联动+金融风险化解”“财政奖补+金融人才引进”等模式,使财政投入由“输血”变为“造血”,投入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即“分散投资向集中投资转变,无偿投资向有偿投资转变,直接投资向间接投资转变”,从而使得财政资金能够“四两拨千斤”“小钱办大事”。
- 第 1 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要闻 馥郁书香润心田 引领阅读新风尚 ——桂林市叠彩区政协积极开展“书香政协”委员读书实践活动
- 第 3 版:要闻 深学细悟践初心 笃行实干勇担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政协履职实践中
- 第 4 版:要闻 当提案邂逅书香 ——南宁市政协“书香政协·智慧提案”委员读书实践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