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个”坚持 彰显协商民主新优势
——钦州市钦南区政协创新履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钦州市钦南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五个政协”建设,做到“五个”坚持,不断创新履职新思路、新形式,推动政协事业实现新作为、展现新形象,助力钦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钦南区政协主席饶文勇 (前右三) 率队赴外地开展“依托自贸区石化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临港轻工纺织产业园”专题调研。
一、坚持“三抓三常新”,彰显政协党的建设新作为
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谋划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钦南区政协主席饶文勇 (左五)、副主席廖春梅 (右六) 率队到文峰街道开展“弘扬刘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分享会暨“书香政协”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1.抓理论引领,确保思想常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第二议题”学习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常委会、委员培训、委员小组读书会相配套的“四位一体”学习制度体系,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2022年共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16次,各类学习研讨会28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委员专题培训班2期。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促使委员理论常新、思想常新,筑牢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抓组织建设,确保作风常新。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政协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把党小组建在委员小组上,把临时党支部建在委员履职链中,切实把党的工作融入委员学习培训、调研考察、视察监督、协商议政等日常履职工作全过程,真正推动管党治党落到实处,确保委员作风常新,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钦南区政协主席饶文勇 (左二)、副主席黄应春 (右一) 带队到广西奥佳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联谊基地”揭牌仪式。
3.抓载体建设,确保战斗力常新。精心打造政协党建特色品牌,持续拓展“党建+协商”“三级党员委员联动履职”等党建品牌,探索创新“党建+书香政协”、党建“五大主题活动”(思想政治引领、委员“五大行动”、联络站和协商议事室提升、“点亮百姓窗前灯 修通百姓门前路”、弘扬刘冯精神和坭兴陶文化)、“抗疫党旗红 党员争先锋”等履职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战斗力常新,促进党建履职双提升。
二、坚持做实“五大行动”,彰显政协服务大局新担当
钦南区获评2021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城区)”,这得益于城区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也饱含着政协的倾情助力。2022年以来,按照自治区政协、市政协的统一部署,结合城区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委员“五大行动”,助推钦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钦南区政协副主席廖春梅 (右二) 率队开展“关于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质效双增’的建议”热点提案督办活动。
1.突出头雁作用,确保“五大行动”方向。城区政协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把牢活动方向,为引领广大委员积极参与带好头作表率。如,在工业振兴方面,政协主要领导担任临港物流园建设工作指挥长,1名副主席兼任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主任,1名副主席抽调到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港城联动·一线建功”第二批征地搬迁攻坚队参与征地搬迁工作。1名四级调研员抽调担任广西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钦南分队队长,其他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重大项目等,协力推进工业强区。定期走访所联系的重点企业(项目)及委员企业86家,收集意见建议129个,为企业解决生产、融资、项目申报方面的问题38个。在疫情防控方面,政协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分别担任城区网格化指挥长、网格长、各镇(街道)指挥长,扎实做好分片联系督导和服务企业工作。派出机关25名干部下沉到8个网格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并抽调3名干部支援挂点镇做好海上防控卡点值守,发动委员主动参与排查值守、志愿服务,捐款捐物近87万元。在招商引资方面,主席会议成员分别担任招商引资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招商服务专班指挥长,12名委员担任工作专班服务专干。2022年以来,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引进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109.4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在委员“五大行动”中,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策划开展活动38场,参与委员1500余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6件。
2.突出典型带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注重选树委员企业先进典型,严格制定示范企业标准,培育树立了丰林木业、西牛皮防水、五祥农牧、港河生态、众森医药等一批各行各业的委员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广大委员主动担当,履职尽责,涌现出张才喜、詹美燕等一批优秀委员典型,树立了委员良好形象。
3.突出活动实效,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场所“六进”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大宣讲35场,受益群众4800多人次。打造了奥佳华民族团结联谊基地、南珠妹红薯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基地、春晖中草药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等委员活动基地,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发动30多家委员企业认捐乡村振兴资金500多万元,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委员围绕教育“双减”、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等,开展调研协商和监督性视察活动15场,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6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78个。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三下乡”活动10次,受益群众6000多人次。
钦南区政协副主席黄应春 (前左一) 率队到外省开展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招商引资活动。
4.突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把新闻宣传的重点放在广大委员参与“五大行动”的履职实践上,大力宣传委员履职成效。如,《广西政协报》刊登的《穿梭在一线的“红马甲”》,讲述了钦南区政协委员张才喜防疫抗疫、关注民生的先进事迹。依托各级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多个委员企业,如,广西南珠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产业园+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建设2000多亩的红薯种植基地,带动本地100多户农户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五祥农牧通过“企业+合作社”模式发展生猪产业,带动农户致富。通过展现委员企业及委员履职风采,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协,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
三、坚持擦亮“民主协商”品牌,彰显政协为民服务大情怀
立足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与优势,始终把协商作为主业来抓,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擦亮“民主协商”品牌,提升协商民主实效。
1.打造协商议事示范带。持续深化委员联络站建设,重点打造基层协商示范带,通过培育树立大番坡镇、水东街道、青龙村、三宣堂社区、众森医药、金窝工业园、茶山江小学等示范点,打造涵盖不同类型协商议事平台的示范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2.创新协商议事载体。按照“一室多用、功能合用”的原则,依托政协委员联络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成集协商议事室、界别工作室、委员书屋、社情民意征集点融合发展的活动平台。目前,钦南区共建成协商议事室19个,界别工作室5个,委员书屋15个,社情民意征集点33个。如,在文峰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站创建“司法进站”委员工作室,搭建“协商+调解”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力量,将司法服务前移,开展司法调解活动26次,成功调解诉前纠纷5起,助推了市域社会治理。在文昌社区搭建了“协商议事室+委员书屋+党员活动室”平台,发挥党员委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协商议事工作更加有力有序有效。文峰街道联络站《搭建政协委员履职“小舞台” 做好服务群众“大文章”》的典型案例入选自治区编撰的《全区各级政协委员联络站(工作室)典型案例汇编》。
钦南区政协副主席何晓(右二) 率队开展“加强我区乡镇消防队站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提案督办活动。
3.选准协商议事主题。聚焦党政所需和群众所盼,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民生痛点难点精选议题,高质量协商建言,形成共谋发展合力。围绕乡村振兴协商。聚焦辣椒、红薯、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如,为助推辣椒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市政协支持,市、区两级政协联合开展走访调研5次,走访电商、种植大户58人次,召开协商座谈会5场,协调解决了那丽辣椒种植基地冷链项目选址、电线杆迁移、用地、用林等问题8个,助力推进了龙头企业引进、示范基地建设、本地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作。围绕民生实事协商。积极争取市政协支持,先后在文峰、南珠、向阳、水东、大番坡等镇(街道)开展“点亮百姓窗前灯,修通百姓门前路”主题活动,市政协主席吕洪安、副主席林庆山等领导多次率三级政协委员参加,协商解决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46个,为群众安装路灯36盏,修通道路15公里。围绕“工业强区”协商。组织政协常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围绕钦南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性视察活动,召开协商座谈会为破解发展难题建言。聚焦金窝工业园、那丽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组织召开了“加强园区治安管理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协商座谈会,协商解决了园区路灯、治安岗设置、道路硬化等问题。围绕企业发展协商。聚焦企业融资难问题,举办了“工业强区 委员行动”银企对接座谈会,邀请了26家企业及6家银行进行面对面协商,现场两家企业代表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合同800万元。
4.抓好协商议事重点。紧扣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科学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围绕规划建设临港轻工纺织产业园、加快推进海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落实“双减”政策等议题,开展专题调研5次,形成重要调研协商成果5份,党政主要领导批示8人次,一些协商意见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效。如,针对《依托自贸区石化产业优势 规划建设临港轻工产业园》的调研报告,钦南区区委书记黄登成作出批示,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对调研报告的建议认真研究落实,钦南区区长肖利富要求政府、工业园管委按报告的建议规划建设和具体落实,钦南区区委副书记石璨多次在城区的重要会议指出,政协调研非常深入,调研报告质量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5.强化协商成果落实。建立完善协商成果跟踪督办和反馈机制,坚持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城区绩效考核,与城区督查考评办联合开展履职成果专项督办活动,对政协形成的调研视察建议、全会协商发言、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办回访,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2022年以来,提案立案81件,全部提案办理完毕,办结率100%。上报建议案和重点调研成果5份,提出意见建议88条,党委政府采纳率达100%,为助力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政协贡献。
四、坚持深化团结联谊,彰显政协凝聚共识大合力
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履职中心环节,注重发挥政协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广聚更多正能量。
1.强化统战功能。抓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凝聚共识工作,切实为他们参与政协履职工作创造条件。2022年以来,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学习研讨会3次,参与活动92人次。邀请各界人士参加视察调研和协商活动56人次,提交集体提案18份。
2.完善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协领导和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主席会议成员定期对各民主党派钦南支部、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有关人民团体和宗教人士开展走访调研活动48次,召开座谈会22次,协调解决了宗教场所维修经费不足、停车难、政协参加单位办公场所少等问题19个。
3.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借助《人民政协报》、《广西政协报》、钦州电视台、市政协网站等主流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协重要活动信息稿件146篇,其中国家级媒体6篇,自治区级媒体40篇,市级媒体39篇。如,《广西政协报》先后刊登了《“委员企业+全产业链”的生动实践——钦南区政协力促委员企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深入一线解难题 凝心聚力谋发展——钦州市钦南区政协助力工业强区建设小记》等通讯报道,大力宣传了政协委员助推中心工作取得的成效,有效扩大政协的影响力。
钦南区政协组织召开“工业强区 委员行动”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坚持固本强基,彰显政协开拓进取新形象
坚持以提高“四个能力”为抓手,全面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持续推动自身建设水平迈向新台阶。
1.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探索委员服务管理新机制,创建委员服务和履职管理信息平台。强化委员履职管理,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制度,开展委员履职考评,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2.加强专委会和机关建设。开展“专委会建设年”活动,以体现界别特色、服务委员履职为导向,通过委员读书、教育培训、界别联动、跨专委会履职等系列活动,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优化“五个政协”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双创建”工作,营造“和谐机关”良好氛围。着力解决“两个薄弱”问题,在机构改革中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增设委员信息服务中心,增设事业编制7名。
3.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深入完善《钦南区政协机关制度汇编》《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坚持务实管用原则,完善13项重要制度,提高了政协工作规范化水平。完善专委会对应市政协专委会、区直部门、界别委员和群众服务的办法,制定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的意见。强化制度的执行落实,以制度的有效运行,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