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大会发言摘登
何敏委员代表农工党广西区委的发言
坚持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
推动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中共二十大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共十八大以来,广西着力搭建开放合作平台,逐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着力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诸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贡献了“广西开放样本”。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立足重要历史节点,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传统经贸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升级,构建“中国—东盟”自由化便利化制度样本
深入探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机制,深度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按照更高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型开放要求,围绕推进“边境开放走向边境内开放”“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开放制度引进转向开放制度输出协调”,围绕中国向东盟主要贸易出口优势商品领域,对外,加快推动中国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要素走向东盟和适用东盟;对内,加快探索面向东盟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破除负面清单之外隐性准入壁垒,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不断探索适合“东盟协商一致”的“中国—东盟”自由化便利化制度样本。
二、围绕新兴经贸合作领域跨国规则协调,健全“南宁渠道”新规则协调磋商平台
建议“南宁渠道”在传统“货物服务输出”功能提质升级同时,突出加强与东盟和RCEP成员国在新兴经贸合作领域跨国经贸规则的协调和创设,如加强中国—东盟在数字贸易、跨境人才流动、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具体规则磋商创设,通过“广西出讨论文本、广西出谈判磋商平台、广西出规则样本”的思路,构建“各国智库+各国企业行业+各国政府官方”多层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国际规则磋商生成机制,健全“南宁渠道”国际新规则磋商协调平台功能,推动东博会由商务洽谈兼容制度磋商。
三、围绕各类开放平台的集成化和系统化创新提升,打造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制度型开放策源地
充分发挥各类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着力破解当前单项开放制度突破居多但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供给不足等问题。面向东盟和RCEP成员国的跨境贸易、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旅游和跨境劳务合作等领域,统筹好对外开放和国家经济安全,对标国际先进规则,重点加强市场准入承诺、营商环境规则、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规定、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及区域经贸合作规则等领域的集成化和系统化创新,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高标准、高质量规则体系建设。
欧余军委员代表致公党广西区委的发言
尽享RCEP生效实施政策红利
助推广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是广西支柱产业,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品牌和售后市场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发展更是取得重大突破,已跨入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行列。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广西打通了陆路“任脉”,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将有助广西打通水路“督脉”,运河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RCEP生效实施带来政策红利,“一带一路”的推进为广西带来东盟大量新能源汽车订单,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机遇。但是,广西在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双循环”布局、加强与东盟地区合作时仍存在缺乏专项指导、过度依赖本土政策链融资链供应链、缺乏东盟市场专业管理团队、对美贸易风险抵御能力薄弱等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指导力度,完善产业链布局。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统筹部署
出台《“广西—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战略纲要》,促进广西车企与沿线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我区汽车产业过剩产能对外输出,推进“广西—东盟”新能源汽车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拓展北部湾地区新能源车企国际化建设,提升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东盟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优化财政税收优惠条款,出台专项财政扶持细则,促进双向往来。建设全局性国际风险预警体系,强化合法投资意识。
二、划定重点合作范围
根据前期合作成果和可行性论证,筛选出符合需要的“广西—东盟”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项目范围。加强与东盟华企合作共建,与“广西—东盟”侨资企业携手布局广西新能源汽车海外生产基地和海外仓,增强东盟备用工厂新能源汽车原料和应急储备,改变广西车企过度依赖本土生产的现状。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针对东盟各国汽车制造业生产和产品的标准化认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北部湾产业园的配套服务和物流优势。汇总发布“广西—东盟”国家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环境、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投资手续办理等,为民营车企全面了解东盟国家生产投资合作指明方向。
四、明确东盟市场定位
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广西自贸区对外合作重点领域,推进车企与东盟华人经销商合作,深入了解东盟客户用车习惯,迅速占领东盟二手车和旅游用车市场。着重关注与泰国车企合作,通过控股泰国车企,逐步整合东南亚和韩国汽车业,助力巩固广西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主导优势。注重与华企外包代理合作,推进广西汽车行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盟延展,提升广西车企生产制造的全球成本优势。
五、增强专项人才储备
出台商会参与东盟华企对接的人才培育鼓励性政策和配套政策。搭建自治区层面的“东盟新能源汽车合作人才储备平台”,邀请懂谈判、懂东盟、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的专业人士开展辅导,全方位提升企业涉外谈判技能,重点指导谈判流程和落地合作的操作流程。
蒋兆娟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广西区委的发言
深化“江海联动”
推动西江黄金水道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西江黄金水道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西江与北部湾的“江海联动”,就是利用广西沿江经济与沿海经济的天然联系,以“联通”为基础,以“联动”为途径,以资源整合、产业互动、布局调整为基本手段,通过沿江、沿海地区政策、产业、企业的支持呼应,实现沿江、沿海经济的相互补充、协调整合,进而拓展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发开放新空间。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创建“国家江海联动绿色发展示范区”
建议自治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平陆运河的建设和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科学制订《国家江海联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整体互动、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协调共进的原则,从工业布局、水系开发、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系统制定出一个充分彰显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的江海联动开发规划,促进沿江、沿海地区各城市、各港口和各产业带间的合作,并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加速广西区域经济整体优势的形成。
二、构建“江海联动”协作机制
一是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的基础上,成立由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西江沿江城市和北部湾城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广西“江海联动”协作机构,具体负责制定江海联动开发的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题规划,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督促、检查规划的落实,协调联动开发中的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事务(如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利益分配等)。二是将西江黄金水道相关建设项目一并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盘子来通盘规划和推动,在沿江沿海重要节点布局建设相应的产业合作区、物流中转区等。三是建立相关部门的“条”“块”协作机制,统筹交通运输、海事、航道管理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联动,形成部门间统筹协调的协作机制。
三、进一步优化配置沿江沿海资源
一是加快西江黄金水道的智慧绿色港航建设。利用“北部湾港钦州集装箱码头智慧港口工程”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航道工程”已经作为重点工程列入《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契机,加大对西江推广应用“绿色船舶”的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布局沿线天然气站、充电站,积极打造智能化、绿色化、便民化的水上“低碳”船舶服务区。二是加快西江与平陆运河通航标准化船型研究。建议参照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体系,在统筹考虑西江与平陆运河相融相连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开展江河(运河)适航标准船型的研发与设计,同时,结合通江达海的需求,研发设计及建造适应内河及近海航行的江海轮,以放大广西的江海优势。三是打造江海特色联运体系。支持沿江城市打造现代化港口,实现江海相匹配;加快推动桂江航道疏浚项目的开工建设,提升桂江的通航等级;鼓励发展江海联运、公铁水联运,重点强化铁水联运模式,支持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充分整合铁路、公路、港口资源,鼓励发展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江海联运服务模式。四是搭建智能化联运信息平台。整合船舶、船闸的信息,沿江码头、海港的货物进出信息以及铁路、航空等相关信息,与物流枢纽、交易市场、第三方物流之间形成互联互通,建设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江海联运信息及智能化调度平台。
柯雪利委员代表自治区工商联的发言
持续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区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涌现,对我区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区中小企业创新成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首先,中小企业大多总体规模较小,供应链掌控能力、资源要素获取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传统短板短期内难以改善,研发创新投入不足,转型升级进程滞后。其次,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掌握的大量非涉密数据依然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开放利用程度不够。再次,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有企业反映,其自主研发的环保装备经第三方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却没能入选当地的政府采购项目。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大财政奖补力度
健全“专精特新”专项政策奖补体系,加大完善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进入国家级榜单。用好“专精特新”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对进入培育库企业尤其是国家级认定的“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给予二次支持。适当提高财政支持比例,加大对企业研发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扶持力度,对项目设备购置、房租、研发投入等分档予以支持。技改支持政策应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企业倾斜,适当降低对这类企业的申请条件和门槛。
二、开展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行动,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注重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一户一档,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上市融资辅导、创新成果转化、数字化赋能、高端人才培育等全方位服务。开展深度调研,把各类“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按照重要性、紧迫性和共通性进行分类梳理并打分,把分数最高的问题列为最优先解决项,集中各方资源加以解决。比如,为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制定市场开拓政策,对这些企业的产品,符合规定条件的列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或出台补贴政策鼓励潜在消费者采购和使用其首台套产品。
三、加强科技研发保障,让企业“敢研发”
建立完善“专精特新库”共享机制,逐户摸排企业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创新“专精特新担”“专精特新保”,帮助企业提高信贷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培育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环境和社会氛围,降低研发投入费用损失风险,为高风险的科技型企业“兜底”。出台相关政策,为有共性需求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建立公共中试平台,减少企业研发成本。
四、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供应链产业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与龙头企业高效对接、协同发展,把产业链断点、堵点变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共性技术赋能支持,鼓励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平台接口、数据、计算能力等数字化资源,支持中小企业推出更多服务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工具。
- 第 1 版:要闻 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讲话 (2023年1月11日) 刘 宁
- 第 2 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刘宁讲话 蓝天立等到会祝贺 孙大伟作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 第 3 版:要闻 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为壮乡群众托起幸福生活——2022年我区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第 5 版:要闻 刘宁蓝天立孙大伟会见出席自治区政协 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委员和特邀贵宾代表 刘小明参加
- 第 6 版:要闻 踔厉奋发谱新篇、勇毅前行新征程, 奋力绘就金融助力壮美广西建设新画卷
- 第 7 版:要闻 担当使命 奋发作为 广西农垦集团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 第 8 版:要闻 用心用情用力 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梦想
- 第 9 版:要闻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在政协第十三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2023年1月11日) 孙大伟
- 第 10 版:要闻 聚焦主责主业 踔厉奋发作为——自治区科协“四服务”工作彰显新成效
- 第 11 版:要闻 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亮点纷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第 12 版:要闻 党建领航风帆劲 行稳致远破浪行——玉州区政协2022年度工作综述
- 第 13 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大会发言摘登
- 第 14 版:要闻 砥砺奋进整十载 深耕南疆谱新篇——回眸广西邮政十年发展足迹
- 第 16 版:要闻 广西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第 17 版:要闻 让委员满意 让群众受益 ——自治区财政厅优质高效办理政协提案纪实
- 第 18 版:要闻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成效回顾
- 第 19 版:要闻 勇立潮头 奋楫争先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