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1-12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成效回顾
2023-01-12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成效回顾


1.png

2019年以来,南宁市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促进优质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合作主平台。截至2022年11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已入驻金融企业401家。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4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强化领导、积极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建立各项工作机制,形成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直接融资、农村金融、保险创新等改革试点,推出210项具体改革措施,促进广西金融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向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交易和跨境投融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的历史高点,2022年前三季度为7.8%,属历史次高。截至2022年10月末,广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2万亿元,同比增长9.46%,增速为20个月以来新高;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2%,高于全国同期1.32个百分点,连续50个月高于全国。1—10月,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23.50亿元,同比增长4.81%,高于西部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


2.png

2020年4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揭牌成立,将搭建起企业上市培育、项目路演、融资对接、人才培养等一体化资本服务平台,为广西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证券金融服务支持。


一、形成经验


(一)构建跨境金融创新机制,形成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的“广西经验”。4年来,广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先后出台《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工作指引》《广西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顶层设计;引入柬埔寨加华银行等非中资境外银行参与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人民币跨区域使用;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扩宽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构建起完整的人民币在岸、离岸循环圈;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加大跨境金融资源配置和创新力度,以沿边金融业务为重点,开展境外项目银团贷款、大宗商品结构化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投融资、跨境保险等业务,形成案例成果276项,全国首创36项,有力支持广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png

2020年6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成立,将建设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支持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集成器、输送正能量的桥头堡,各方共同建设资本市场的大平台、协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大学院。


(二)构建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形成新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的“广西方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资金,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推出“桂惠贷、桂惠证、桂惠保、桂惠担、桂惠通、桂惠信”,构建地方政策性金融序列,采取统筹优化、加力提效、创新突破等方式,发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共同服务于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是基础是支点,金融是纽带是杠杆,形成了一系列“财政+”的模式,比如“财政+金融招商”、“财政+银行信贷”、“财政+企业债券”、“财政+保险”、“财政+担保”、“财政+基金投资”、“财政+风险处置”等模式,充分激发了有限的财政资金的要素活力,使金融跟着产业走、财政推着金融走、机制围绕效果走。2022年11月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4.png

2020年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广西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实施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简化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离岸划转业务、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化等5项试点业务。其中“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属全国首创。


(三)构建“险资入桂”工作机制,形成后发展地区拓宽资金来源的“广西动作”。近年来,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广西把“险资入桂”列入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改革事项,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险资与项目联动、信息联络三项机制,培育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主体、具有优良股东背景企业等险资应用的三类主体,完善企业库、项目库、保险机构信息库三个数据库,挖掘债券、股权融资、另类计划三个应用渠道,细化各市险资入桂行动计划、驻桂机构引资入桂年度计划、企业险资应用能力提升计划三项计划,强化险资入桂奖补、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自治区与各保险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执行三类政策效果,为“险资入桂”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推动“险资入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5.png

2021年9月11日,在第13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揭牌成立。


(四)构建全区金融空间布局规划机制,形成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广西范本”。出台全国首部省级金融空间布局规划,按照资源集聚、竞合发展、服务实体、开放创新、防控风险的原则,推动全区形成“一主一副一批”金融空间布局,提升金融集聚效应。一是着力在南宁打造金融开放门户的核心区,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二是发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优势,打造北钦防区域性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三是依托资源禀赋,打造一批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通过各地的积极参与,推动各市金融产业发展能级跃升,引领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夯实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基础。

(五)构建自治区政府与金融机构总部战略合作机制,形成政金合作共赢的“广西案例”。2019年以来,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战略实施背景下,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的互动交流,强化自治区与各金融机构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战略合作,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0余份,并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协议落实。一是积极向各家机构总部争取差异化政策,建立合作协调机制,细化协议内容,制定项目清单,确保各项协议落地。各金融机构总部调配全国资源支持广西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二是结合协议签订,促进政金企常态化对接,发挥签约金融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在破解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难题上先行先试。三是统筹推进协议落地,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与各金融机构有效对接、整合资源,切实推动了一批金融项目的实施。二、具体成效


二、具体成效


(一)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强化跨境金融创新,扩大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境使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2年10月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已达1.63万亿元,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中排名第一。2022年1—10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809.85亿元,同比增长4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78个百分点。一是成功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自2020年8月起,获批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境外项目贷款等5项全国领先的试点业务。2021年9月,获复制推广。截至2022年10月末,试点地区共有14家银行的48家分支机构备案成为试点银行,金额累计194.7亿元,有效服务“两国双园”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离岸市场人民币的可获得性,建立资金跨境自由流动新格局。二是推出跨境人民币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将试点经办银行由自贸试验区扩大至广西全辖,优质企业名单进一步扩大至198家,广西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名单进一步扩大至8家。截至2022年9月末,全区银行为优质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380.95亿元,为优质诚信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2398.71万元。三是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全国首例以人民币结算的民营企业铁矿石交易落地,广西铜精矿、大豆、天然石油气、玉米等多个品种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进展。四是建成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机制。引入柬埔寨加华银行、中银香港金边分行和工行金边分行加入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区域交易,设计通过银行间区域交易市场,提供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头寸平盘的双边本币结算新模式,便利市场主体使用双边本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区域“锚货币”地位。五是升级优化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信息平台。顺应市场新需求,完善系统功能,实现互市贸易全模式核验,单笔业务结算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1分钟,边贸业务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四流合一”,进一步提高了结算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水平。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互市贸易结算与报关信息互联互通的省份。


6.png

2022年5月12日,广西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工作启动会暨广西“专精特新板”开板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


(二)重大金融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强化资源整合,围绕增量改革做文章,突出项目抓手,形成20余个金融示范项目。一是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初具规模。作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核心区,南宁市五象新区从2019年开始着力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目前入驻金融机构(企业)已达401家,两年来南宁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提升7个名次。二是金融中后台建设形成一定基础。人民银行广西金融电子结算中心、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南宁分中心、交通银行南宁金融服务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阳光财险南宁电话销售中心等逐渐在广西落地,产生很好的集成效果,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三是面向东盟的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在广西不断延伸。上海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服务基地、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等落户南宁,较大提升了南宁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能力。四是黄金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效。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积极承接深圳黄金珠宝加工产业,致力打造以贵金属(主要为黄金)珠宝产业为核心,集生产加工、销售、交易、展览、研发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国际化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2020年产业园投产初年实现24亿元产值,2021年实现300亿元产值,预计到2025年产值可达1200亿元。

(三)绿色金融改革亮点纷呈。以推进南宁、柳州、桂林和贺州创建自治区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实现绿色金融总量增、产品新、成本降、服务优,全力支持广西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一是升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设立绿色专营机构,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10月末,共建立200余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4家“碳中和”网点和4家“绿色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机构类型覆盖银证保等多种金融业态。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投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广西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61%,同比提高12.70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41个百分点。广西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10.8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绿色金融债发行实现新突破,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达185亿元。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碳排放权、林业、茶园和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贷款等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漓江生态保护贷”金融服务新模式,成功发行全国城商行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金融债券,落地广西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债务融资工具。

(四)保险改革创新纵深推进。选定南宁、北海、防城港、崇左开展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和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一是建立保险创新矩阵式项目管理机制。印发《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任务清单(2021—2023年第一批)》,制定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矩阵式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广西银保监局双线推动、地市政府和保险机构相向落实机制。二是打造形成“一核多点”的保险创新格局。南宁设立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建立健全城市风险管理保险保障体系。北海成立海产养殖保险服务中心,首创金鲳鱼养殖风险指数保险,落地对虾、珍珠贝养殖风力指数保险。防城港设立航运保险服务中心和跨境保险服务中心。崇左推动跨境劳务人员人身保险提档升级,保障范围扩大至新冠肺炎,跨境车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创新保险服务模式。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积极探索开展“保险+期货+产业”新模式,完善生猪和糖料蔗市场风险应对机制。在桂林、梧州、北海等6个设区市先行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年度保障额度共计12亿元,保险责任覆盖台风、强降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辖内主要风险灾害。四是强化跨境保险合作。推动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与东盟国家保险机构签订分保协议,组建中国—东盟跨境再保险共同体,助力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保险业互联互通。推动中国太平与东盟各国龙头险企成功组网建立中国太平东盟保险共同体,与境外子公司协同联动拓展东南亚市场。


7.png

2022年6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全区政金企融资对接会,主会场设在南宁,区直各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各设区市分会场以视频连线形式同步召开,共签订协议226份,意向融资金额2860亿元。


(五)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一是形成资本市场改革“4个3”工作框架。包括开展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和创设首债续债中心等3项改革,建设交易所服务基地、企业上市孵化基地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及人才培育基地等3个基地,建好债券项目库、上市储备库和拟上市企业库等3个数据库,强化培训引领、市场引领和奖补引领等3项引领。二是开展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深入推进桂林、梧州、百色和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国海证券等“三市一企一机构”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探索不同经济总量、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参与主体直接融资新模式、新路径。启动自治区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工作,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板”并开展区块链建设试点。三是建立直接融资奖补激励机制。对资本市场优质要素集聚、企业上市(挂牌)、再融资、债券融资、中介机构服务、改革创新、人才集聚等七个方面实施奖补,加强地方性券商和区域股权市场的孵化器作用,激励证券中介类服务机构提升在桂服务水平,为企业上市提供全周期服务。2020年以来,全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截止2022年底,广西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1家,上市在审企业7家,辅导备案企业12家,重点拟上市企业20家,上市后备企业精选库在库企业100家。四是争取开展期现结合试点。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开展期现联动服务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部署期货和现货联动发展的省份。转型设立广西大宗茧丝国际交易中心。推动广西首个获批设立的铝产品类交易场所——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开业运营。

(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一是降成本惠实体效果明显。近两年广西先后推出“桂惠贷”、“桂惠保”、“桂惠证”、“桂惠担”和“桂惠通”等地方政策性金融系列创新,投放优惠利率贷款超5455亿元,通过“桂惠通”等广西金融综合信息平台直达实体企业20万户,直接降低融资成本107亿元。在政策带动下,截至2022年10月末,广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52.11%,连续30个月保持40%以上;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绿色贷款增速、供应链融资增速均快于各项贷款增速;广西贷款利率从2021年1月起首次低于全国并始终保持。二是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力度持续加大。出台《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创新、政策保障机制三方面制定了推进落实举措,全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2年9月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6591.65亿元,同比增长28.59%。三是融资结构较大优化。2021年广西直接融资比重达到30%,比2017年提高9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3981亿元,是2017年的1.6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是2017年末的4倍。险资运用余额由2019年末的530亿元增长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2783亿元,增长4.3倍。通过对直接融资等的政策支持,深化了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8.png

2022年9月17日,以“RCEP框架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为主题的第14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南宁举行。


(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强化。一是建设“壮美广西·金融云”。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架起全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企业的信息桥梁,通过金融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区范围内“7+4+N”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高效线上非现场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实时监测预警,通过建立金融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数据展示、应用分析并有效辅助监管与决策。二是搭建广西征信融资服务平台“桂信融”。在全国率先实现金融信用和政务信用融合应用,纵深推进“信息—信用—信贷”高效转化。截至2022年10月末,平台已依法汇聚超过270亿条征信数据以及联通8个核心政务数据接口,全面覆盖广西所有商事主体,直达全区143家商业银行及其8000余家基层网点。三是推出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支持查询海外企业征信报告及境内外贸企业深度报告。平台已支持查询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数据,覆盖东盟十国的709万家境外企业以及25890家境内外贸企业。四是上线运行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打造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以中国—东盟间经贸往来为核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东盟企业“走进来”提供资讯、数据、行情、分析咨询等专业化信息服务。

(八)金融合作交流不断升级。一是开展“走出去”招商对接。积极借助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金融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大平台,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泰国曼谷、新加坡等地推介金融开放门户政策,4年来组织或参与的大型推介活动超过30场。首次成功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大型直接融资路演活动,获得市场积极反响。二是举办“请进来”交流活动。成功举办14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7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4届中国—东盟银联体高官会、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圆桌会,承办亚信金融峰会、国际多边金融组织东盟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论坛、东南亚人民币论坛和中国—东盟金融交流会等活动,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推动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搭建“桂企出海+”“环球撮合荟”“全球撮合家”等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制”全方位跨境服务与智慧生态,赋能对外经贸合作。三是强化政金战略合作。自治区政府与各金融机构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0余份,围绕重点融资、机构设立、支付结算、金融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400余项合作事项,总体执行率达97%。

(九)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问责机制。连续四年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纳入绩效考核,压紧压实各设区市、各有关单位风险处置责任。目前,全区金融领域风险形势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强化地方金融法治建设。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填补我区地方金融立法的空白。细化完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场所等监管细则,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水平。印发《广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细则》,我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细则的省份。三是强化洗钱风险防范能力。实施《广西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方案》,截至2022年10月末,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295起,推动洗钱罪案件宣判30起。组织防城港辖区33家银证保机构联合签订《防城港市边境地区金融机构全面履行反洗钱义务自律公约》。推动在上思县边境乡村一线设立第二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宣传监测工作站”,形成边境宣传新格局。四是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出台《金融人才发展十条措施》,实施金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苗人才培养工程。运营广西金融人才服务平台,打造我区首个行业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配备384套高层次金融人才公寓,强化金融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强化物流金融联盟、期现联动、跨境金融服务、企业培育四轮驱动,主动服务内外双循环新格局,进一步擦亮广西在全国的金融形象。


各版主要新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