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2-07
李硕勋和黄克诚:两位杰出的将领
2023-02-07 | 来源:

李硕勋和黄克诚:两位杰出的将领

□ 韦英思


1929年夏秋,中央及广东省委派邓小平、张云逸等40多名干部到广西开展兵运和统战工作,左右江起义之后,中央仍打算派遣得力干部到广西,加强对红军的领导及根据地建设。其中,有两位著名人物,因故没有成行。


李硕勋赴任军政治委员途中改任


李硕勋是早期全国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浙江、江苏、广东党组织领导人之一,对大革命时期学生运动和土地革命前期军事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硕勋,1903年2月在四川高县庆符镇出生。中学时,恰逢五四运动,他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逐步锻炼出组织能力,被选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出版部主任。1921年,他和阳翰笙等在成都组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被当局通缉,后到北京继续求学。1923年冬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4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25年“五卅”惨案后,李硕勋与阳翰笙一起被派到全国学生总会工作,筹备召开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当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在全国学联总会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二次筹备会上,担任筹备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当年9月1日,李硕勋主持召开由全国学生总会、上海学生联合会联合发起的反帝国主义同盟代表大会的筹备会,并当选为上海反帝国主义大同盟主席。1926年2月初被选进上海高级党校学习。7月,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李硕勋任书记,继续当选为中华全国学生总会负责人。回上海后,李硕勋被派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同年8月,与上海大学毕业的共产党员赵君陶结婚。赵君陶是革命先驱赵世炎的妹妹。赵世炎和周恩来、聂荣臻于1922年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任书记。

1926年10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李硕勋被派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不久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后被派到以叶挺独立团为前身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下旬,李硕勋率第二十五师的两个团北上到达河南驻马店,指挥了上蔡、东洪桥、西洪桥战斗,打败了秦系军阀富双英部。8月1日,他和周士第、聂荣臻等率领第二十五师主力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这支起义部队重新编为第二十五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途中,在会昌迅速歼敌两个营,占领会昌城。部队撤离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为加强对所存队伍的领导,决定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3人组成前敌委员会,以朱德为领导。李硕勋得知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在从潮州撤退人员中,立即派人请他到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10月下旬,部队到达江西会昌县筠门岭天心村,鉴于部队和中共中央已失去联系,朱德等领导人决定,派李硕勋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李硕勋日夜兼程到达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后,他被留在了上海。

随后,李硕勋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秘书,同妻子赵君陶一道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4月,李硕勋被派往武汉,因被反动派注意,又折回上海,先后担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1929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30年春,李硕勋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他同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维汉等同志领导大江南北的革命斗争,先是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部,下辖两个支队,接着开展组建红十五军。红十四、红十五军先后在反“围剿”斗争中失败,李硕勋百折不挠,在江阴组建红十七军,保持武装斗争的红旗不倒。9月,中共江苏省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共江南省委,领导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党组织,李硕勋任省委军委书记。他在上海指导建立了中共闸北、法南、浦东、吴淞等区委兵委,秘密建立和扩大工人纠察队,并发给部分纠察队员武器。

1931年2月,邓小平和李明瑞率红七军主力转战到江西崇义,得知中央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而红七军自离开广西后,没有得到过中央的指示,现在到达江西,敌情已没有那么严重,便考虑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经红七军团委(小前委)研究,同意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3月初,邓小平动身赴沪。

鉴于邓小平已不在红七军,当时负责中央组织和军事工作的周恩来十分看重广西红军,决定派得力骨干李硕勋接替邓小平的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红七军政治委员职务。4月24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主持中央特科日常事务的顾顺章在武汉叛变,周恩来果断采取紧急措施,当夜,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干部全部安全转移,李硕勋转入更隐蔽的地下活动。邓小平到上海后,4月29日给中央呈交了1.5万字的《七军工作报告》,详述了红七军、红八军的战斗历程,但中央这时无暇顾及,对他回红七军的要求也没有批准。5月14日,中共中央致函红七军前委,任李明瑞为军长,派葛耀山为红七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

1931年5月20日,李硕勋处理完手头事务后,踏上了驶往香港的客轮,辗转至广东、江西边区的红七军工作。临别时,妻子赵君陶抱着未满3岁的儿子前来送行,夫妻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李硕勋5月24日抵达香港,立即给党中央报告。因积劳成疾,他的胃病到香港后加重,便留在香港就医。这时,中共两广省委机关设在香港,因春夏间省委曾多次被反动派破坏,许多同志被捕,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此,中共两广省委写报告给党中央,请加派干部到广东工作,特别要求留李硕勋留在两广省委工作。李硕勋写信给中央:“函谅达,我去留如何,速复电,即遵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遂任命李硕勋为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7月1日,李硕勋迎接自上海中央妇委机关到达香港、掩护他开展地下斗争的妻儿。8月,根据省委安排,他赴海南岛策划和指导游击战争,在海口不幸被捕。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他为避免连累亲友,坚称自己的名字叫李世勋,除了承认“我是共产党员”外,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他在狱中秘密给妻子赵君陶写信,“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对妻儿的至深情感。

9月16日,敌人用竹筐将李硕勋抬到海口市东校场杀害,牺牲时,他年仅28岁。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他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1986年12月,中共海南区党委政府在烈士就义的地方建造纪念碑和亭,邓小平为纪念碑手书“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

李硕勋顽强的革命斗志,激励了狱中的革命同志。难友们听他讲革命形势和革命道理,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40多名党员,没有一个叛变,直到全部被释放。

李硕勋的妻子赵君陶,遵从丈夫所嘱,后来以教书为生,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党委成员、副院长等职,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儿子是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李硕勋牺牲时,还不知道有的遗腹女李琼,则成长为一名翻译人员。


黄克诚临行前改派往他处


中央军委在派李硕勋之前,还曾要派一个中国人民军队史上的著名人物到广西红军部队。

十大开国大将中排名第三的黄克诚,在其回忆录中讲到,自己曾被中央军委派往广西红军,但因其他任务而中断的经历。他于1930年2月上旬搭轮船离开武汉去上海,到达后先在英租界一家小旅馆住下,当即按预先约定的方法,写信同中央军委联系,等候分配工作。“直到二月中旬,中央军委才派人与我接头。我像离乡久别的游子见到了亲人一样,心情既高兴又激动。我向军委的同志详细地汇报了一年来我的情况,再次提出到苏区去的请求。军委来与我接头的同志听过我的汇报后,告诉我说去苏区的请求已经批准,具体到哪里去,何时动身,要我等候另行通知。又过了几天,军委派人通知我准备去广西。那时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武装起义已成功,起义部队编为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在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军委决定派我到红七军工作。正在我们要动身启程之时,军委又决定我不去红七军了,改派我到鄂南游击区去,并指示我立即启程前往。原来,中央军委临时得到一个情报,蒋介石有一批军火最近要从南京运往汉口,中央军委决定要活动于鄂南阳新、人冶一带的红五军部队截夺这批军火。遂改派我携带中央给鄂南特委的密写指示信件,立即奔赴鄂南。我按中央军委的指示,领了一笔路费,带上中央给鄂南特委的密写指示信,即动身离开上海去鄂南。这样,我结束了一年来流离辗转于白区的生活,开始踏上去参加军事斗争的征程。”

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了8年私塾后,进入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夏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黄克诚被党组织选送到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后转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班。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任营、团政治指导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离开唐部,回到家乡联络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同志,并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领导湖南永兴年关暴动,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不久改任湘南工农军第二路游击分队司令,率部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由于副司令胁众哗变,部队被敌人打散。1929年春,受中央军委派遣,黄克诚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在唐山的旧部做兵运工作未果,辗转回到上海,遂有了由派往广西改派鄂南一事。

黄克诚1930年2月奉命前往湘鄂赣苏区,因彭德怀已带领红五军转战到其他地方,原定截夺敌人军火计划不能实施,就在当地组织训练游击队。4月,红五军返回鄂南,黄克诚先后在红五军任大队、支队政治委员。1931年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代政委,三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师政委。1932年4月起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代理政治部主任。参加巩固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他曾在攻打修水战斗中,身先士卒,率领攻城部队冒着枪林弹雨,爬云梯登上城头。1932年春在攻打赣州久攻不克的情况下,他果断指挥部队转移脱离险境。黄克诚反对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抵制肃反扩大化,多次被错误地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而撤销职务。1933年底,他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他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前卫,连续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与优势敌人鏖战于广西界首,扼守湘江渡口,掩护中央机关和部队渡过湘江,并参加攻占娄山关和遵义城等历次战斗。

没有到广西红军的黄克诚,还是与广西红军有关联。1933年5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大湖坪后进行整编,取消军一级编制,其中红七军编为彭德怀第三军团五师,时任军团政治部代理主任的黄克诚出任师政治部主任。当年11月,因第四师政治委员彭雪枫负伤,调黄克诚接替,他才离开红五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黄克诚先是任军委卫生部长,后任总政组织部长。

1936年5月,为巩固和发展陕甘抗日根据地,打通同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红一方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发起西征战役,黄克诚调任红一军团四师政治委员,师长是来自广西红军的猛将李天佑,而且当时广西红军主要集中的红十三团就一度归红四师指挥。在中央根据地,黄克诚任红五师政治部主任时,李天佑任第五师十三团团长,1934年1月升任师长。遵义会议后,李天佑因部队宿营时突遭黔军袭击受到一些损失而被撤职,调任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黄克诚因向军团和中革军委建议应避免与敌人打硬仗、保存革命力量而被批评为缺乏信心,被撤职调任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全面抗战爆发后,黄克诚功勋赫赫。七七事变后,他受命起草红军改编后恢复政治委员制度的报告。旋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委兼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领导创建冀鲁豫根据地。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政委员会书记。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旋东进皖东北,统一共产党在苏皖的八路军、新四军武装力量,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率部驰援新四军黄桥作战,挺进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后,历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1945年组织指挥高(沟)杨(口)、阜宁和两淮等战役,使苏北和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黄克诚不仅善于指挥打仗,而且富有战略眼光。1945年9月向中央提出尽量多派部队去东北创造大的根据地,并奉命率新四军第三师主力3万余人进军东北,同年11月向中央建议东北部队暂不在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开战,而去占领中小城市建立农村根据地。1946年后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1949年初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和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军区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政委。1954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兼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1958年任总参谋长。197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8年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后任第二书记。1980年11月,发表《关于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一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评估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黄克诚曾任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逝世,享年84岁。

不分南北东西,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共谋人民福祉,这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一大根源所在。李硕勋、黄克诚在各自战斗岗位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