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4-08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3-04-08 | 来源:

时间都去哪儿了

程应峰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满头白发啦……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这首足以引起公众共鸣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手法,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直抵心扉。

时间都去哪儿了?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它搅拌在繁复的生活里,如纷飞的树叶;它穿梭在行走的生命中,如一刻不停的流水。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臣陶侃牧荆州时,下令收取加工船料时锯下的木屑;同时规定凡加工竹料的官家,都必须留存长一点的竹梢。陶侃此举,众人皆不解其意。待到桓温伐蜀,修造战船时,不入眼的“竹头”成了船钉;而在雪后湿滑之时,有“木屑”铺路,免去了步履艰难。如此一来,“竹头木屑”之用也就凸显无遗了,不能不教人大开眼界。“竹头木屑”之类,实则就是人们常说的“边角余料”,一如零散的时间,在生活中俯拾皆是,但又会有多少有心人去收积贮存?

时间上的“竹头木屑”,善于累积,其效果常常是不可小窥的。元末明初著名学者陶宗仪,就善于将时间上的“竹头木屑”妥贴利用。他科举不中,搬到地处穷乡僻壤的南村,一面耕种,一面研修,将耳闻目睹的一切重要事情和阅读前人著作的心得,随时记录在顺手采摘的树叶上,然后将树叶放进家中瓦缸里积存起来,整整十年,从未间断,记录的树叶达十缸之多。后来,他静下心来整理、编修这些零碎的记录,终成《南村辍耕录》这样一部笔记体史学名著和一册《南村诗集》。

只要留心,只要在意,零碎的时间俯拾即是。古人读书崇尚“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并不是这样读书才兴味盎然,而是旨在提醒人们充分利用时间的“竹头木屑”,不要让零星的时间在指间飘飞。在我们很多人眼里,鲁迅是天才。但鲁迅却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从上帝手中夺来电的富兰克林为了争夺时间,拟了个24小时时间分配表,起床、工作、阅读的时间一清二楚,他有条不紊、合理地利用时间,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时间就象一片片飘飞的叶片,你在不在意,上不上心,它都飘飞在你的生活里,你的生命中。只是,有的人手中抓得多一些,演变成生命的奇迹;有的人脚下踩得多一些,碎裂成迎风的叹息。时间哪里去了?它可以在路上,在梦中,在每时每刻、分分秒秒的闲散时光里,也可以在殚精竭虑、天马行空的遐思里,在不懈不怠、无怨无悔的付出中。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