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西林县政协助推桂滇黔跨省(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 罗耀强 黎柳杏
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西林县政协与云南省广南县、罗平县,贵州省兴义市多次就“跨省(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议题开展座谈协商,共同推进桂、滇、黔接壤地区开展综治维稳、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乡风文明、文旅交融等工作,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携手奔向更美好新生活。
——综治维稳协商联建合作推动平安建设。西林县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边界群众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难免也会存在山林、水利等矛盾纠纷。为此,该县政法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创建接壤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跨区域信息互通、治安联防等机制。西林县每年联合举办桂、滇、黔三省(区)接壤平安创建活动,促进三省(区)接壤各民族融洽相处、守望相助。2022年以来,共召开13次接壤9县(市)维稳工作联席会,共同处理各类治安案件165件、矛盾纠纷234起,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西林县连续15年荣获“广西平安县”称号。
——产业发展协商联建合作推动群众增收。西林县政协立足区域分布、民族特色、生态优势、特色产业等实际,扎实助推创建跨省(区)产业发展协商联建合作机制,发挥中共界、农林水界、财经计划界委员作用,力促在古障镇共同打造接壤区域千亩油茶、千亩茶叶和千亩沙糖桔产业基地,形成“两茶一果”产业集群;推进马蚌镇八大河村千亩油茶基地、云南鲁布革乡八大河村千亩柠檬基地以及田湾桂黔万亩油茶产业园建设,引领渔民转产上岸,发展绿色产业;成立滇黔桂跨省(区)刺绣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开展布依族民族绣品工艺加工,带动三省区结合部600多名汉族、布依族等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依托万峰湖自然风光、鲁布革电站工业旅游资源及布依族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大力开发跨省(区)旅游产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推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绿色生态协商联建合作推动民事共解。万峰湖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是“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源,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沿岸几十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珠江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但长期以来,万峰湖内网箱养鱼无序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为此,三省(区)结合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优势,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入户调查等方式向库区群众大力宣传《万峰湖保护条例》,提高群众参与万峰湖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扩大《万峰湖保护条例》立法协商覆盖面,推动政法界政协委员参与协同立法“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跨省(区)域协作”工作品牌。随着《万峰湖保护条例》的不断完善,接壤乡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乡风文明协商联建合作推动新风共树。西林县政协以“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工作为抓手,依托各乡(镇)政协委员联络站,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与接壤县签订联建合作协议,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民族节日,联合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兴文明美乡风”、邻里互助、文明祭祀等主题实践活动396场(次),参与群众5万余人(次),评选“好公婆”“好儿媳”“文明家庭榜”“乡贤榜”“好人榜”等文明实践典型49人(户),强化典型引领,弘扬文明新风。同时,组织卫生医药界政协委员参与跨省(区)域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共建机制,建立卫生防疫交流与协作机制,助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互认制度实施,实现参保者区域内自由转移接续;组织科教界政协委员参与制定万峰湖库区教师交流任教和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到农村援教制度,促进接壤县教育资源自由流动,学生平等享受“两免一补”及相关同等政策待遇等。
——文旅交融协商联建合作推动资源共享。西林县政协聚焦“一区一带一中心”全域旅游规划,促进跨省(区)接壤地区文旅交融协商联建合作,为民族交往交流奠定思想情感基础。该县少数民族界政协委员在参与挖掘壮族“欧贵”婚俗、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除了推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成果和著作外,还助推4个民族学会发展壮大、8个文化传承基地成立。同时,县政协联合县委统战部开展三省沿边州(市)县“多彩民族·共圆心愿”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情共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