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发生时,如何科学避险
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各类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处置?
地震来临,如何避险?
室内避险
▶就近躲避,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
▶远离窗户、镜子、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等。
▶低头,用手或者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和后颈。
★注意:就地避险的前提是实在来不及出楼或确认楼不会倒塌,震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室外避险
▶远离烟囱、水塔、高树、立交桥、高压线、路灯、广告牌等。
被压埋后怎么办?
▶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士,保持呼吸通畅。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危险物,并利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保障生存空间。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注意户外的动静,伺机呼救,如敲击物体等。
暴雨避险,可以这样做
▶提前关闭门窗,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等,防止屋内进水。
▶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暴雨期间尽量不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过积水严重地段,避免高压电线、变压站等电线集中经过路段。
▶不要走地下通道,不要贸然涉水,警惕水坑、井盖。
遇到洪水怎么办?
▶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在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来不及转移时,可以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有通信条件时,可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涝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
▶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
怎样应对泥石流?
来临前
▶留心周围环境,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在上游地区的人若发现泥石流征兆,应设法通知可能影响的下游村庄、学校、厂矿等。
到来时
▶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
▶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
台风来袭怎么办?
来临前
▶及时检查电气线路、燃气设备和门窗。
▶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准备好充电宝、饮用水和食物等物品。
到来时
▶尽量避免出行。
▶寻找商场、房屋等室内空间避风。
▶不要在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旁逗留,谨防高空坠物。
过境后
▶及时了解路段信息再出行。
▶撤离返家后,不要随意使用煤气。
▶注意环境卫生,对受淹的场所做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据央视新闻)
- 第 1 版:要闻 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玉林市政协协商建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第 2 版:要闻 柔性船衣、舱门保护罩……揭秘天舟六号上的“黑科技”
- 第 3 版:要闻 RCEP红利持续释放 助推区域经贸往来激增
- 第 4 版:要闻 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