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9-28
中秋之夜月生情
2023-09-2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魏益君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唐代曹松的《中秋对月》,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中秋月色: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中秋,一个令多少诗人为之动情的节日,特别是那一轮熠熠生辉的圆月,又映照出人间多少的千古绝唱。“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属于中秋的那轮满月,清凉、宁静,承载了人间多少情思?

 

  中秋之夜,人间生愁,孤寂落寞与月相照。“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这是宋代曾几的中秋情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更是将那份独处的心情表现得如此的无奈,又如此的洒脱。就连宋代王安石也在感叹“明月何时照我还?”,而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却透着寄人篱下的悲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发问,寂寞得叫古今多少人泪流。“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多少哀愁伤感在一轮满月的清辉中幽幽飘散。

 

  中秋之夜,倍思亲人,一团思绪涌上心头。客居他乡的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匆匆的行者,“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离家的人,“佳节中秋今又是,却思慈母泪双流”;两地的夫妻,“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久违的朋友,“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就是那嫦娥,也在“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寞思苦之中。正是“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月光似往年。”也正应了唐朝诗人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之夜,魂牵梦绕,多少伊人情丝缠与月桂。辛弃疾道出了“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苏轼望月生情,惆怅满怀:“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唐代吴融也有这样的感慨:“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曾恨人间千里隔,更堪天上九门深。”是啊,中秋月夜,又有多少“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呢。

 

  中秋之夜,人月两圆,又有几多美景良辰。有多少“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诗人笔下月更媚,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三国曹丕的“明月照我床”;清代诗人莫尊先的“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明月光团圆”更显月亮的光辉。

 

  看,宋代晏殊在中秋夜的牵挂是多么唯美,《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月光下的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地移动着,在这团圆之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的桂树。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这些美好的诗句,把人们的祝愿与寄托,交给那轮中秋圆月吧!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