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自治区、桂林市和荔浦市三级地方志部门联合查阅资料后确认,共有唐至清代45位文人在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中,吟唱或介绍了修仁茶。
今年7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荔浦市蒲芦瑶族乡大瑶山进行原种野生茶调研时,从荔浦地方志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四库全书》有关修仁茶资料中发现,《四库全书》中记载修仁茶为宋代排名第二的贡茶。《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官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完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修仁县汉属荔浦县地,唐长庆元年(821年),因有修仁山,改建陵县置曰修仁县,1951年修仁县所属大部分并于荔浦。修仁县在历史上曾经长时间作为以水路为主的古代交通要道,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驻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档案。
修仁茶是野生茶、乔木茶,药饮两用的“药茶”,其主要作用是“愈头风”。因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四库全书》中把修仁茶作为贡茶的“榜眼”,印证和提升了广西作为全国优质茶叶大省的地位和形象。宋末元初诗人、诗论家方回在其编撰的《四库全书·瀛奎律髓》点评宋代诗人梅尧臣《建溪新茗》写道:“矞云龙小饼,先朝以为近臣之异,赐建茶为天下第一,广西修江胯茶次之。南渡后宫禁嫔御日所饮用,即此品。胯茶修四寸,博三寸许,人亦罕有。芽茶则多品矣。”
除方回外,先后有南北朝范云,唐代皇甫曾、陆龟蒙、李群玉、贯休、曹邺,宋代李纲、李光、孙觌、赵汝藤、范成大、黄庭坚、张栻、周去非、郑刚中、邹浩、蔡襄、熊蕃、张扩、韩淲、林希逸、刘辰翁、方岳、葛胜松、郭祥正、洪刍、裘万顷,元代托克托、宋褧、吴当、王义山、范梈、胡天游,明代张以宁、唐桂芳、陶安、吴俨,清代张英、纪昀、陆廷灿、查慎行、汪森、朱彝尊、赵执信,共45位文人在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中,浓墨重彩推崇修仁茶。其中范云、李纲、李光、孙觌、赵汝藤、范成大、托克托、张英、纪昀9人,曾任宰相或副宰相。
荔浦市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宋代贡茶修仁茶作为“文化农业”的重点项目进行产业开发,成立了野生修仁茶树保护协会,划定了野生修仁茶保护区,建设了修仁茶文化博物馆,注册了“宰相修仁”“宰相修江”商标,使得修仁茶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黄 骏)
- 第 1 版:要闻 孙大伟深入崇左市龙州县开展调研 把准功能定位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专项行动
- 第 2 版:要闻 委员共奏“振兴曲” 秀美画卷踏歌来——苍梧县政协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 第 3 版:要闻 光耀七千年,惊世五十载——河姆渡遗址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第 4 版:要闻 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中国释放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