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英思
1929年秋至1930年2月,广西发生了几件大事。1929年10月发生南宁兵变,12月爆发百色起义;1930年2月爆发龙州起义。南宁兵变后,开往百色的主要是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及教导总(大)队,开往龙州的是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但当时的广西警备军究竟有多大规模?其队伍结构如何?值得探究。
广西警备军有几个大队?
广西出现警备军,最早在旧桂系后期。经改编,所有的广西部队除陆军第一师外,番号一律改称“广西警备军”,共有10路。其中,广西警备军第二路司令马晓军,第三路司令李宗仁。
1929年春,蒋桂战争一触即发。事前,中共广东省委与新桂系左派俞作柏早有默契,除俞作柏亲到南京接应外,党组织还特派俞作柏的胞弟俞作豫秘密到武汉前线,与表哥李明瑞会晤,密商和推动倒桂军事行动。其时,在桂军第七军任副军长的李明瑞担任桂军前敌总指挥,身系桂军全线安危。紧急关头,俞作柏和李明瑞以“先倒桂再倒蒋”的策略倒戈,桂系势力迅即土崩瓦解。随后,李明瑞率师回桂,俞作柏出任广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任广西各部队编遣特派员,两人执掌广西军政。
俞作柏、李明瑞深知政权能否巩固,关键在军队。1929年夏回到广西后,第一件要事就是对广西部队进行整编,按国民政府规定的三师一旅限额,除从武汉带回的两个整编师外,新编一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同时着手招兵买马,组建广西警备军,并接受中共的建议,开办广西教导总队。
据1929年9月5日《广州国民月报》刊发的《桂省军队近况》,广西警备军为:“属于省府者,有警备第一大队岑孟达部、第二大队况思渊部、第三大队蒙志仁部、第四大队石澄宏部、第五大队俞作豫部。”曾任大队长的张贯之回忆:“俞作柏以省主席名义委派5个警备大队大队长,分别是:张云逸(兼教导大队长)、俞作豫、张贯之、石澄洪、蒙志仁等,组织武装充实力量。每大队下辖数营,营辖四连。”两者均说组建的警备军共为5个大队,且能列出各大队长之名,但各大队长是谁,除蒙志仁、石澄宏(洪)一致外,其他说法各异。
1929年10月15日,曾被蒋介石任命为李明瑞第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兼任广西省府委员、派来监视桂军的国民党大特务郑介民,联名一些省府委员在南京《中央日报》发文称:警备队共有6个大队,每大队之编制,等于一团。
而在此文发表的前一天,即同月14日,广州《公评报》刊发文章《最近俞李兵力之调查》,报道广西警备军已有7个大队:“俞作柏原辖警备军七大队,除第二大队何次山部,早拨归杨腾辉改编为团,与第七大队龚某现驻玉林,经为吕部的收编外,尚有一、三、四、五、六等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蒙志仁,辖四营;第三大队大队长熊善甫(镐),辖三营;第四大队大队长张荣义(云逸),辖三营;第五大队大队长俞作裕(豫),辖五营;第六大队大队长张冠(贯)之,辖三营。以上警备军,每营四连,每连战斗兵90人。”详细报道了广西警备军的内部配置情况,指出共组建7个大队,但未提到第七大队的大队长。
第七大队实际上确已提上组建日程。曾任红八军参谋的黄德普回忆说:俞作柏、李明瑞回广西后,军校毕业的他在省府工作,因局势严峻,感到掌握兵力的必要,便向俞作柏提出带兵的要求。“后来我到桂林没几天,即接到省府电委为广西警备第七大队第一营营长职,于是便与同学李秀初、杨卓罕等商量,展开成营工作,凡是与杨卓罕有联系的兴(安)、全(州)、灌(阳)的散兵游勇,即由他去接头改编,经费则取得梁重熙同意……至于关防旗帜、招募布告由梁部制发,三日完成,赶回南宁汇报。”回到柳州,黄权、吕焕炎等已宣告反俞拥蒋,至南宁,他将武器领出,运上龙州,随后参加龙州起义。
综上所述,广西警备军着手组建7个大队,均为团级编制,然而因局势剧变, 第七大队的组建未成,故有6个大队之说,即已组成6个大队。
各警备大队人员主要来源
李明瑞收编蒋介石缩编时新桂系留桂而没有参加缩编的第十五军吕焕炎师、梁朝玑师部分队伍等,加之招收部分新兵,编为广西警备军各大队。
警备第一、第五大队的组成。据红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何家荣在《回忆中国红八军》中说:1929年初,蒋介石和李宗仁为争夺地盘展开军阀战争时,况思渊是桂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即吕焕炎师刘志忠团的第一营营长,蒙志仁是第二营营长。桂军在攻粤之役溃退,这两营被扣留在肇庆前线,至广西贺县后,曾是桂军某部营长的岑孟达诱说两人上山为寇。时任况思渊营三连连长的何自坚向况思渊进言,“岑孟达是桂东的地老虎,蒙志仁是土匪出身,如果上山,我营必为他们所吃掉。现在大局已去,不若出梧州请求改编,我与李明瑞部旅长黄权有同事和同乡关系,愿往接洽。”况思渊接受了建议,乃密函派何自坚秘密赴梧,接洽妥当后,况思渊营即向梧州开发,蒙志仁营亦被迫随之。“李明瑞初委况思渊为团长,何凤川、蒙志仁为第一、第二营长,暂住苍梧藤县一带。大约在1929年8月间,部队集中到南宁西乡塘整训。”为进一步扩充兵力,还由李仲陶在玉林五属招收一个新兵营,在贵县招100多人。在玉林五属招兵时,俞作豫决定吸收一批有觉悟的青年入伍,得到中共北流县委有力支持,从农民运动做得出色的成立有农民自卫军的村里,挑选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和有志青年参军。这批人是以俞作豫在城厢区亲手组建的农民赤卫队为主,包括牛柑塘支部的全体党员及劳农会骨干共80多人;再从九代坡支部、县南部劳农会中挑选党团员和劳农会骨干,共300多人。“为了掌握武装部队,开展革命工作,共产党员俞作豫利用其哥哥俞作柏的关系,乘机组织广西警备第五大队,部队则以况思渊团的两个营加上李仲陶之一营编成。”
警备第四大队来历。第四大队的骨干是李明瑞特派员公署的警卫营,教导总队的骨干是他的特务连。他们是李明瑞从北伐战场带回来,曾与他出生入死、肝胆相照,以八桂子弟为主的子弟兵。北伐初期,李明瑞在桂七军任旅长,1927年任师长。桂七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有北伐“钢军”之誉,警备第四大队除警卫营老兵,还加上了从柳州调来的一个独立营及招收的新兵等。经过我党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的张云逸接替石迟峰,兼任第四大队大队长。张云逸依照党的指示,在俞作豫帮助下,在第四大队安排了100多名共产党员任连排班长,还对士兵加强革命思想教育,招收工农青年入伍,建立秘密党支部,把第四大队改造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第四大队官兵大都参加了百色起义,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李天佑、少将卢绍武,以及成长为红军师长、军参谋长的黄子荣,师政委杨英,均在其中。
警备第二大队的组成。原第十五军第一师有5个团,兵力在5000人以上,战斗力较强,俞作柏、李明瑞主政之初据守桂林,被要求由副师长梁朝玑率领调到柳州,编遣中改编为一个旅。因旅的编制仅有2个团,其余部队被要求调往南宁,编为警备大队,梁朝玑经与团长们商议,决定将其中的4个团合并,对外只用2个团的番号,对被取消番号的团,所有带兵官名义上一律改为副职,但实际职务仍然照旧。余出的何次山团,被安排为警备第二大队。
警备第三、第六大队构成。跟随俞作柏、李明瑞从武汉回桂的张贯之受到重用,到南宁后即转往百色就清乡督办职。他回忆说,作为师长和百色督办的朱为珍,当时手头仅有兵一团,团长徐宝仁,人枪千余。后来局势突变,徐宝仁团被编为第六大队,编成后调驻南宁。而将在黔桂边境啸聚的匪首熊镐及其手下1000多人编为第三大队。
各警备大队及人物的不同结局
广西警备各大队,多少都与后来起义成立的红七军、红八军有关联,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则下场凄惨。
1929年10月中旬,警备第三、第四、第五大队退出南宁,撤往左右江地区。28日,张云逸、雷经天领导所率部队及农军,智歼反动的第三大队。随后,举行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红七军成立时,不仅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而且第五大队也有第五营的3个连参加。
第五大队主力开往龙州,原本要在1929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与百色起义同时举行起义,但因副大队长蒙志仁叛乱而拖延。蒙志仁后受新桂系重用。1949年,蒙志仁任柳州警备副司令兼四县联防指挥官,11月来宾县城解放,他假意投诚,次月潜逃,搜罗土匪散兵组织国民党华中区游击第四纵队进行暴乱,自封司令。1950年被解放军捕获处决。
第六大队大队长张贯之,在俞作柏任李宗仁部统领时,与李明瑞、俞作豫等同为其手下的连长。张贯之回忆说,俞作柏、李明瑞决定暂时放弃南宁,退到左右江重整旗鼓后,调他返回南宁担任警备司令,维持省会治安。解放后,张贯之任民革梧州市委员会委员。
岑孟达系贺县人,广西陆军预备学校毕业,曾任广西第二军统领、怀集县长、贺县知县。1931年初红七军北上途中,岑孟达调集信都、怀集两县防军阻拦红七军由江华进入桂岭,被红军击溃,事后,岑孟达诱杀给红军带路的湖南江华县长张世英。岑孟达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保安区少将副司令,1949年向我游击大队投降,1951年被以恶霸和反革命罪处决。
何次山是鹿寨人,初为广西军阀沈鸿英部,后投靠新桂系任营长,北伐时升任团长。没有真正编为警备第二大队的何次山,后随梁朝玑偷袭龙州,后任广西平乐区民团副指挥官。1950年初,在奉白崇禧之命从台湾潜回的国民党国防部参谋、侄儿何宗钊的活动下,何次山入山为匪,组织土匪5000余人烧杀抢夺,1951年被解放军击毙。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广泛汇聚建设壮美广西正能量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第 2 版:要闻 书写边疆民族地区科教振兴新篇章 ──那坡县政协推动“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深入开展
- 第 3 版:要闻 国图“中国记忆”的飞虎队口述史料公开了
- 第 4 版:要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