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高地
罗生芳
缅甸工业部副部长、体育与青年事务部副部长一行在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衣路工坊”国际产教融合展示中心实地参观
缅甸工业部对“衣路工坊”的认可函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第三届Botok杯国际职业院校创新创业邀请赛总决赛一等奖
“伊尹学堂”团队成员赴泰国教学点推广桂菜
国际化学习平台:广西民族饮食数字化博物馆 (中英泰)
“电商谷”清迈中心培训场景 泰版“中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泰版“中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主动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新路径,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开放办学机制,开创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共享合作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衣·食·商”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经贸模式” 的升级版。
一、加强两个“协同”,推进服务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主动服务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依托国家级骨干专业,立足服装、烹饪和电子商务三个广西高水平专业群,搭建以“衣路工坊”“伊尹学堂”和“电商谷”为载体的“衣·食·商”国际合作交流特色平台。携手合作企业建设海外办学机构、建设服务海外项目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推进与东盟国家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一是依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衣路工坊”(衣),服务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产能合作。学校协同缅甸纺织协会设立“衣路工坊”培训研修中心,承接缅甸纺织工业协会“订单培训”。2022年,协同缅甸工业部、广西南宁代顿斯贸易有限公司、缅甸工业部第二工业培训中心在缅甸曼德勒建设中国—缅甸首家鲁班工坊, 2023年建立首个中国—缅甸纺织服装现代工匠学院,致力于打造其成为中缅技术技能展示中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二是发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文化传承功能,创设“伊尹学堂” (食),推动“桂菜出海”。学校协同广西烹饪协会、希尔顿集团等与东盟国家院校开展“桂菜烹调+节气文化”“中式烹调+养生”等系列“职业技能+文化”推广活动。开发《24节气与桂菜烹调》等特色课程浏览量已突破千万,开发中英泰三语“中国饮食文化数字化博物馆”,受到东盟国家师生热烈欢迎,让特色的传统美食文化得到共享共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建“电商谷”(商),服务“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学校协同中国电商企业博导股份、泰国清迈远东大学三方共同设立首个“电商谷”海外中心,并在本校投入运营,主要承载国际培训、日常授课、教师和学生培训、电商新技术体验、社团活动等功能。目前,“电商谷”(南宁)国际合作中心即将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四是共建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深化服务中国—东盟合作的研究与实践。2022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缅甸职业教育研究所落户学校,系统加强了针对性研究。学校与缅甸工业部、缅甸纺织协会、泰国职教委员会、泰国清迈远东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东盟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19份,协同开展40个项目合作,汇聚国内外上百所职业院校深度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推进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二、提升三个“共建共享”,打造“衣·食·商” 国际交流与合作品牌升级版
学校立足东盟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在标准、教材、资源三个“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擦亮职业教育对外办学的 “经贸名片”。
一是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标准。学校携手行业、企业专家在东盟国家共建“本土化”标准,形成契合东盟需求的“衣·食·商”专业标准3个、课程标准7门、实训标准59个、师资培训标准2个,取得的工作成效获缅甸工业部、泰国职教委等东盟国家政府部门认可。
二是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教材。学校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合作开发国际化教材17本,其中,参与编写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已在泰国出版,被泰国教育部认定为推荐课程教材。
三是共建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学校建成教学资源库3个,建设中国— 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3个,为东盟国家院校师生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共享资源服务。学校开发的《“电商谷”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包》《网络营销》等6项专业课程资源获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荣获“中泰数字技能开发合作项目示范校”称号。
三、对接中国—东盟产教需求,构建“经贸”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高地
广西职业院校面向东盟国际化发展,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是顺应新时代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紧紧抓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机遇,加强政校行企研协同,积极推进学校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
一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面向东盟交流与合作的“衣·食·商”教育国际化品牌。已建成5个海内外基地,累计培训东盟国家师生、企业技术工人4万多人次。学校国际化项目入选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工作”项目、《中国相关省市区与湄公河国家地方政府合作意向清单》、首批“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营项目、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立项,被确定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二是形成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的“经贸模式”。学校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建立跨国界、跨区域、跨文化“校政行企”合作机制,汇聚国内职业院校21所、企业328家和东盟国家院校90所、企业126家,创新“集群出海”“集团合作”的职教国际合作模式与实践,促进产教对接、资源对接、技术对接、服务对接,构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是成为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与合作的新引擎。学校主持编写广西“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国际化建设方案、广西“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方案,掌握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决策咨询“话语权”。连续三届承担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教对话”“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 “数字技能开发与技能社会建设”分论坛,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教育部、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国内来宾500多人,连续20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翻译等技术服务4,000多人次。
今后,学校将积极参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持续拓展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做实做大做优做强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事业。
- 第 1 版:要闻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 第 2 版:要闻 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 第 3 版:要闻 住桂全国政协委员离邕抵京参会
- 第 4 版:要闻 推进国际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