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还是鸿鹄
天 潼
上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个成语“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意思很容易理解。燕雀是被讽刺对象,它们目光短浅。飞得低、看不远,理解不了天鹅、大雁的志向。然而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如何分辨“燕雀”“鸿鹄”,常常是个难题。
不久前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里,湖北一位早餐店老板侃侃而谈。他的店创建于十几年前,招牌产品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汤粉。创业之初,他曾定下一个目标,每天要卖一千碗。6年前,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随着加盟连锁店越来越多,他的目标变成了一小时卖一千碗,3年前梦想成真。如今他又制定了新的目标:旗下所有加盟店,一分钟合计能卖一千碗……
这位老板意气风发,自信满满。放在以前,妥妥一只“鸿鹄”。然而在今天某些专家看来,他的那些目标都是“燕雀”之志。
不少美食专家都曾赞叹过日本的工匠精神,日本餐饮界有许多百年老店,开店之初,一天只卖50份,卖完关门。几十年、百余年过去了,如今依然只卖50份。即便市场需求是一万份、十万份,他们也绝不开连锁店,不挖掘产能。为的是保持原汁原味,不因扩张而走样。他们卖的是作品,而不是产品。
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些一成不变的日本老店店主,肯定会被视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典型的“燕雀”。可是在如今不少精英知识分子眼里,这种不变才是更高的追求,才是“鸿鹄之志”。
作为一个草根人士,我其实更赞同湖北那个早餐店老板的做法。与美食家不同,大多数食客的味蕾没那么敏感,品不出或不介意某些极细微的差异。所以大众美食只要基本标准得到严格执行,扩产到一千碗、一万碗甚至更多,并不会影响食客体验。每天只做50份的美食,无论多好吃,又有多少人有缘品尝?
当然,如今社会多元化了,总有一小部分人有条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们可以漂洋过海只为去吃一道小点心。只卖50份的百年老店,能满足他们味蕾和心理上的需求。谁是燕雀谁是鸿鹄,有时见仁见智,我们没必要捧一个踩一个。只要有志,其志合法且有益于社会,我们都应该点赞!
- 第 1 版:要闻 踔厉奋发正当时 凝心聚力再出发——我区各级政协委员掀起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热潮
- 第 2 版:要闻 以民生温度检验履职成效——百色市右江区政协提升工作质效侧记
- 第 3 版:要闻 看似“人工智能”,实则“人为陷阱”——揭开借助AI技术实施诈骗的新套路
- 第 4 版:要闻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