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4-03-19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2024-03-1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裴金超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在历史的长河中,树木不仅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古人对植树造林的热爱可谓是深入人心,不论是文人还是政治家,无不将种树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古人对植树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更深深嵌入了他们的诗歌、散文和历史记载之中。从陶侃的“尝课诸营种柳”,到陶潜的“五柳先生”,再到苏轼的“东坡种松法”……每一位都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朝陶侃,一位治军有方的将领,他的曾孙陶潜,即陶渊明,更是与植树情缘深厚。陶渊明在田园水泽插柳,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号称“五柳先生”。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柳树的热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宁静的田园画卷,更折射出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唐代的白居易,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做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任忠州刺史时,他亲自掏钱买花树,率领童仆,荷锄在城东坡,挖沟引水,培土栽种,绿化荒山,改善环境。他的劳动成果不仅美化了自然,也陶醉了自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大力提倡植树,他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中说:“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发动民众绿化柳江沿岸,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人参与植树。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少年时就爱种树,他的《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他的种树经历丰富,技术精湛,以至于人们称他的种树方法为“东坡种松法”,并将其写入《东坡杂记》中。任杭州知州时,他在西湖筑堤,种植芙蓉、杨柳,打造了“苏堤春晓”这一西湖十景之一。即使谪居黄州时,他仍不忘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木,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造福后人。

 

  宋太祖赵匡胤对种树能人格外器重,他会免除其赋税以示鼓励,并将植树实绩与官员考核直接挂钩,这种政策使森林面积大大增加。宋太祖还规定,砍伐枣树、桑树作薪柴烧的人要受惩罚。

 

  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动员湘军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树,这些柳树不仅防风固沙,更为行人提供了遮凉之所。这些柳树被称为“左公柳”,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古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植树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继续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绿色的传承永远延续。

 

  春风又绿江南岸,人心亦随之荡漾。孟春之月,乃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手持铁锹,肩扛树苗,共赴一场绿色的盛宴。遥想古人言:“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古人尚知植树造林,以养天地之气,况乎今人?

 

  三月,正是植树好时节。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