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辉
以前的国产影视剧里,某人发达了,亲友、同事中总会有人事后诸葛亮,声称“我早就看出他会有出息!果然被我说中了!”同理,有人犯了事、落魄了,也会有人说“我早就说过他不会有出息……”这些桥段在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上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出息”一词都会经常被国人挂在嘴边。
“要多出去交际,没有人脉,纵然你本事再大,也不会有出息。”不久前的一天,来串门的岳父又老生常谈地告诫我。可是我没几年就要退休了,哪里还有出息的可能?于是委婉地提醒岳父,我属猴。他这才想起来,我已不是年轻人。他叹了口气,好在没有像胡屠夫训斥范进那样,声称当初瞎了眼,将女儿嫁给了一个背时鬼。之所以没有,并非因为他修养好。而是因为他奋斗一生,最终仍是白丁,也没出息过。
一个人怎样才能有出息?不少“专家”分析过,比较靠谱的说法,要素大约有四条:遗传基因、家境、个人努力、运气。就我而言,第一、第二、第四项低分,第三项中等,可想而知难有出息。实际上有出息本身是件高难度的事情,就拿我们单位而言,几百号人,能挂在大家嘴边念叨的出息之人,不过寥寥几个,基本属于百里挑一。对于绝大多数人,人生起步就一心想有出息,纯属想多了。
五十知天命,人过半百之后,一般人都会变得淡泊起来。如同一句歌词所言“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岳父是个例外,晚年依旧当他的“社会活动家”,大部分收入、精力用于搭建人脉。然而时至今日,依然只有吃饭喝酒的人脉,没有办事的人脉。投入巨大,绩效为零。有了他的前车之鉴,如今我的社交可谓极简,别说原本三观不合的熟人,亲戚中“恨人有笑人无”之辈,也早就不来往了。
“做人要狠得下心,拉得下脸!”亲友中常有“成功学家”给人指点迷津,声称如此这般才能有出息。如今既然已经不可能有出息了,对于此类言论,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打岔,“昨天菜场里竹叶菜降价了!”这类“成功学家”诲人不倦,被打断了往往还会绕回来。假如他平日里开得起玩笑,我会直言“您一直这么做,出息了吗?”谁真正出息了,还会四处“放毒”,毁人不倦。
人一旦没有了对“出息”的向往,就有资本得罪看不顺眼的人,怼死听不惯的厚黑怪论。从此不用再憋屈自己,可谓没出息一身轻。其实做人早该如此,出息往往可遇不可求。有些人一生追求出息,活得别别扭扭,最终却竹篮打水。犹如欲练绝世武功,暗自忍痛自宫,最终却没练成,一辈子活个什么劲?
- 第 1 版:要闻 刘宁蓝天立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 孙大伟参加
- 第 2 版:要闻 需求更理性,场景再“上新”——暑期研学游市场走访观察
- 第 3 版:要闻 “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发展结出的硕果”——海外媒体突破西方传统叙事报道真实中国
- 第 4 版:要闻 夏日藕带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