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绿色产业”新路径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南宁市政协协商建言“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
□ 本报通讯员 张 曦 何广华
气候常年湿润温和,日照充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百里秀美邕江”宛若动人的绿丝带,自西向东穿城而过;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里岛屿星罗棋布,树林郁郁葱葱,白鹭成群飞过……
南宁市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山水城市”,被誉为“中国绿城”,拥有世界长寿之乡1个、中国长寿之乡2个。市域自然山水风光优美奇秀,发展大健康产业生态资源禀赋优良,特色农业声名鹊起,中医药资源优势明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并强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文旅产业、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部署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出台《南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项目落地、投融资服务、用地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体制环境。
市政协坚持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助力市委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见效。8月21日,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组织市政协常委、委员、市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代表围桌而坐,围绕“发展壮大‘生态+大健康’产业,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开展协商建言,纵论产业前景,探寻发展新路径。1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9个高水平的发言、12个部门的针对性回应、3个小时的精彩协商对话奠定了务实的会议基调。
会上,大家坦诚交流、观点交锋,思想碰撞、形成共识。
理清方向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生态+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富民产业,更是一个幸福产业。当前,该产业迎来国内外竞争大潮和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
产业内涵把握不准、产业定位不准、产业融合的发展效应不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南宁在“生态+大健康”产业的竞争优势。
带着问题也带着期盼,市政协组成专题考察组,由市政协副主席黄宗成率队赴三明、武夷山、贺州、桂林、河池市考察,召开多场座谈交流会,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征集相关专家学者和各界意见建议,努力寻求南宁市发展壮大“生态+大健康”产业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如何立足开拓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维度,理清产业发展的目标指向和定位?
通过深入一线调研,调研组找到了答案,“要深化产业认识,把准发展趋势,明确产业目标定位、产业布局、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以及保障措施;强化顶层设计,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紧盯市场需求,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高知名度的产业基地。”
勾勒出产业发展路线图,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不断塑造。
“解答这道‘生态+’课题,就要弄清楚资源要素配置条件和发展定位。”市政协常委赖承略建议,加快形成环首府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发展区、中东部健康农业与食品生产区和西北部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将南宁市打造成区域性国际休闲养生健康养老胜地。
“农文旅生态康养融合项目大多数处于城市、乡镇总体规划以外。”市政协委员李海波谈及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抓好统筹谋划,做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各县(市、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把优质旅游资源项目纳入村规划中。
主攻特色
培育产业发展新赛道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特色产品的培育和品牌的打造。
武鸣的“三月三”歌圩节、隆安的“那”(稻作)文化旅游节、横州的国际茉莉花文化节、马山的旅游文化美食节、宾阳的百龙舞炮龙节都是南宁的特色文化活动。
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周银河建议,充分利用南宁的自然资源,打造环青秀山休闲游、武鸣壮乡风情游、横州茉莉风情游一系列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同步开发以壮族医药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如壮族药浴、壮医推拿等,让游客在体验民族风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民族医药的魅力。
“岭南奇山,人间仙境。春之花、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是大明山四季景观的缩影,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我们开发了养生之旅、神奇之旅、药浴谷等健康旅游精品路线。”市政协委员、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黄宁介绍了大明山“热辣滚烫”的经验:通过引进实力强和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大明山保护区内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得到提档升级,打造了“享寿大明山”品牌,加快推进了环大明山文化旅游发展圈建设。
抓住“天时”“地利”的机遇,还要吸引“人和”。
市政协委员韦利婷提建议通过打造中国—东盟系列体育品牌赛事,深挖体育赛事和会展的商业价值,积极支持国内外机构在南宁主办和承办中国—东盟品牌赛事和体育主题活动,吸引东盟国家和国内的人以医疗、养老、参赛、学习集聚南宁,既能带动南宁大健康产业发展,又能长效地推进中国和东盟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科技赋能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上,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
“加强科技创新,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市政协常委韦虎新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在大健康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平台,如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市政协委员罗锋建议集中科研力量推进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多维度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以有力带动当地群众的收入增长。
“长寿经济是消费升级的新蓝海。”业内代表陈晓东建议,充分利用产学研优势,突出发展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大对长寿科技等生命科学类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长寿健康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长寿科技研发及产业中心。
委员们还建议,积极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大健康产业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药品新保健品新医疗器械等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形成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规划项目、优质项目的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南宁市‘生态+大健康’产业相关的工作推进措施。”
“推进产业融合,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挖掘生态旅游精品旅游项目,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
面对委员们的“把脉问诊”,参会的市直部门深感“受用”,纷纷给予积极回应。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郭伟肯定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表示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并充分吸纳协商会的意见建议,加快发展壮大“生态+大健康”产业,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取得新成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市政协主席杨维超表示,推动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是践行“两山”理念、“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和有效举措。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协商议政,精准建言献策,增强履职建言、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 1 版:要闻 全国政协调研组到广西开展专题调研
- 第 2 版:要闻 石榴花开满枝头 民族团结结硕果——大新县政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侧记
- 第 3 版:要闻 从大市场到产业“破圈”出海——我国游戏产业发展观察
- 第 4 版:要闻 画平陆运河 绘通江达海——平陆运河项目建设纪实美术创作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