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军
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反应虽敏捷,但看书久了眼睛不由自主就模模糊糊,再加之工作任务繁重,尽管单位(新华书店)书堆如山,却一直无暇阅读。久而久之肚子里的书虫饥渴难耐,好比守着一大堆美食无法品尝。
为此我想了一办法,手机上下载了一个知名听书软件,制订了一个听书时间段——周一至周五白天早上6时到8时,晚上8时至10时,周六周日白天全天。听书几年来,让我品足了精神食粮,领略了多个人物不同领域的生活经历,加深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与认知。
到新华书店工作后的5年光阴里,我听的小说、散文集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人生》《白鹿原》《秦腔》《生命册》《主角》《一句顶一万句》《湖光山色》《晚熟的人》《羊的门》《遥远的救世主》《乔家大院》《温故一九四二》《人生海海》《妻妾成群》《我与地坛》《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的时间》《我的阿勒泰》……这些都是我非常喜爱,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的书。
听书时我完全置身其中,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我的心也随着他们的喜与悲百转千回。我的女儿说:“我爸爸这辈子没当演员太可惜了,他对角色理解与投入不比专业演员差,你看他听书那表情,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义愤填膺,一会儿又潸然泪下。”
当听到《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安办砖厂成功时,我被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染,在字里行间我找到了前行的力量与无畏的勇气,激励我在平凡的生活中追寻非凡的意义。当听到《生命册》时,感觉里面的老姑夫、梁五芳、杜秋月……就像我们村子里的乡亲,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与我的街坊邻居如出一辙,让我真正地明白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听到《主角》中易秦娥学秦腔崭露头角之时,我想起了家乡巩义籍豫剧大师常香玉儿时学艺她师傅说的口头禅:“戏是哭虫,不打不中”。由此我们理解了一代宗师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遭过的罪。一个人想要在某领域有所建树,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坚守执念,必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听到1942年河南人逃荒的情景时,我情不自禁又想起了我爷爷带领二爷三爷逃荒的场面,真是生不如死命悬一线,眼里的泪水像小河一样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书中一个个跃然纸上的鲜活人物,一件件撕心裂肺的动人故事,不停在我脑海里徘徊,他们已融入到了我生命中。
除此之外,我还听过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和散文。比如《农民记者田间耕夫》《父亲的版图》《我的家风故事》……这些文章有的我听了几十遍,有的片段甚至都能背下来了。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我进行了反复学习,仔细斟酌,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思路,体会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从中琢磨规律,将来有机会一定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周末我在家里边做饭边听书,边洗衣边听书也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炒菜放了好几次盐,炒成的菜把家人咸得直吐舌头。还有一次洗衣服时听书着了迷,把浅色与深色的衣服一块放入洗衣机,结果浅色的衣服被染成了“花脸猫。”
听完这些书,我还觉得不过瘾,抽空再把一本本听过的书拿来仔细研读,品味方块字中美不胜收的意境,感受文章里直抵人心的力量。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不知不觉听书看书、品书研书成了我生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抵达了脚步到不了的地方,让我体会了人世间的百味人生,更加清晰地认清了自己。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生命在听书读书中厚重,灵魂在书香中丰盈。余生因听书丰富多彩,生活因读书温暖惬意。
- 第 1 版:要闻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第 2 版:要闻 “共享小屋”成社区居民互助的平台
- 第 3 版:要闻 部分传统车企4S店关停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 第 4 版:要闻 人烟寒橘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