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1-15
自治区民宗委: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5-01-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自治区民宗委: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团结聚合力 八桂大地谱新曲

 

梧州南中社区同心文化广场。

2024年4月11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山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广西队入场。

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龙塘寨,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2024年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黄克 邓华/摄

全区政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

 

  “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殷殷嘱托。

 

  自治区民宗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踔厉笃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自治区民宗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五个认同”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八桂大地更加深入人心。

 

  一年一度的“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让古老的习俗绽放出时代新韵;热情的广西敞开怀抱,召唤五湖四海宾朋来共享文化盛宴,持续提升“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

 

  广西体育健儿奋勇拼搏。2024年,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西体育健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比赛,取得12个一等奖、31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是广西参加在区外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史最好成绩。此次运动会也成为了展现八桂儿女团结向上精神风貌和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文学桂军星光熠熠。2024年11月,“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南宁隆重举行,广西瑶族作家光盘的长篇小说《烟雨漫漓江》,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中短篇小说《上岭恋人》,壮族作家黄芳的诗歌《落下来》获奖。获奖作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述秀美漓江风光、漓江之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描绘根植于桂西山村的平凡人质朴而坚韧的生活,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民族文学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跟时代的良好态势。

 

  2024年,自治区民宗委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牵头组织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2800多人次,有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与自治区妇联等部门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巡回宣讲活动5000多场。邀请蒙曼等知名学者、120多位央媒记者来到广西,举办“曼行国道·219”活动和“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2024年6月,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自治区民宗委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的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吸引了众多游人。展览分为“共辟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民族精神”四大部分。“展出的295件(套)文物,生动地展示广西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麦西介绍。这次展览的文物,汇聚了多件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以文物实物、图文展示、多媒体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讲述了广西各民族与其他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阐释了广西民族团结基因。

 

  自治区民宗委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贡献力量。推动在2024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设立了30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选题,有力推动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保护工作。2024年广西抢救搜集各民族古籍共2142册(件),出版《唱唐皇影印译注》《瑶族溜喉歌译注》《荔浦石刻》等一批新成果,研发建设全国古籍人才的首款管理软件——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统计系统,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自治区民宗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

 

  2024年,我区使用7.38亿元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1212个项目,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4年,百色市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名单,成为全国15个共同现代化试点中唯一的地级市全域试点单位。自治区民宗委指导百色市制定出台《百色市推动各民族共同现代化工作方案》,安排4.76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帮扶44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让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住进新楼房、喝上干净水;支持都安、大化等石漠化大石山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群众的出行、饮水难题。

 

  产业促进共同富裕迈向新里程。利用民族村寨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展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39个村寨纳入试点范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亿元,撬动其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30亿元。金秀瑶族自治县让民族村寨“富”起来、“美”起来、“旺”起来、“聚”起来;兴安县“华江九寨”成功引进60亿元的休闲康养旅游项目,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迈上新台阶。投入1.2亿元支持8个边境县(市、区)建设和发展,8个边境县(市、区)全部通行高速公路,边境地区87个乡镇全部实现有线光纤联网。举办广西“民营企业进边疆”产业合作洽谈(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02.3亿元。依托千里边境民族风情,打造边境生态特色旅游走廊,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夯实社会发展基层基础,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自治区民宗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城市社区为重点,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打造互嵌式社区,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安置16万多户、70多万名各族群众,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成“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同心文化载体”120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万多个,让各族群众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目前,全区超163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成为常态,织就了各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丽“壮锦”。

 

  2024年初,广西11个“小砂糖橘”勇闯东北成为全网追捧对象,我区共青团、教育和民族工作等部门以此为契机,联合开展跨省区双向交流活动。广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分别举办“北疆·石榴情”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自治区层面共组织南北交流活动3次,市县与区外交流活动30多次,签订合作协议14个。

 

  以国之名,褒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2024年9月底,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这一表彰,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广西20个模范集体、21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获得表彰总数全国第一。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生态优势明显,要继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自治区民宗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联合有关单位形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合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

 

  广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之路。

 

  桂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5米,这里是广西最接近云端的山顶。如今,猫儿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达60余种。以猫儿山命名的动物达到15种,猫儿山特有种达12种。

 

  北部湾畔白海豚逐浪,布氏鲸嬉戏;中越边境东黑冠长臂猿繁衍生息,白头叶猴家族日益壮大……目前,广西已知高等植物10466种,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

 

  近年来,桂林市全力把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保护样板。桂林喀斯特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自治区民宗委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良好局面。

 

  模范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后制定(修订)实施了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36个单行条例、80件涉及民族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使民族工作有章可循,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自治区民宗委还配合自治区政协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围绕“保障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等内容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同心协力助推共建共享“五个家园”。

 

  下一步,自治区民宗委将继续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祖国南疆长成参天大树,让民族团结之歌在八桂大地更加嘹亮。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