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的文章”
——建行广西区分行绿色金融服务广西水利事业综述
那考河项目
漓江生态保护贷,保护桂林“母亲河”,让漓江全年保持水长清、船航行,在漓江生态保护、城市防洪、游船通航等方面综合效益明显。 李云锋/摄
从水资源上来说,广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可利用水量只占其中的20%~30%。广西北部高寒山区,冻灾时有发生;南部则罕见霜雪。西部,偏远山区要靠地头水柜缓解人畜饮水困难;中南部西江、郁江干流的治洪安澜是重中之重;到了东部,又要兴修综合调水工程解决工业用水困难……
面对复杂的水系和诸多堵点,广西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以贯之的治水宗旨,将统筹推进作为治水的根本策略。
而“金融为民”的理念,便是建行广西区分行长期服务广西,做好“水的文章”所坚守的使命。
从水资源上来说,广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可利用水量只占其中的20%~30%。广西北部高寒山区,冻灾时有发生;南部则罕见霜雪。西部,偏远山区要靠地头水柜缓解人畜饮水困难;中南部西江、郁江干流的治洪安澜是重中之重;到了东部,又要兴修综合调水工程解决工业用水困难……
面对复杂的水系和诸多堵点,广西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以贯之的治水宗旨,将统筹推进作为治水的根本策略。
而“金融为民”的理念,便是建行广西区分行长期服务广西,做好“水的文章”所坚守的使命。
安全篇
做护佑江河安澜的“耐心资本”
“水利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水安全是第一位的。”自治区水利厅规划计划处一位主管人员说。
2024年9月12日,站在新竣工的贵港市大藤峡水利枢纽的观景平台上向北岸远眺,只见河道波澜不惊。与此同时,200公里以外的南宁,台风“摩羯”造成的洪峰正通过市区,水位达到了76.28米,超警戒线3.28米,为2001年以来最大洪峰。大藤峡水利枢纽及时截留柳江下行水量,使西江、浔江水位上涨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一系列水库错峰调度,位于下游的梧州安然渡险……
“西江、郁江调峰水库群的综合调度,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自治区水利厅专家如是说。2001年“榴莲”“尤特”双台风袭击广西,南宁10万人上堤抗洪;1996年大洪水,整列火车满载石头“重车压梁”保柳江铁路大桥;2006年以前,梧州常常“水浸街”,骑楼城上撑木船……如今,随着百色水利枢纽、老口航运枢纽、龙滩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等11个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以及西江、郁江、柳江等防洪工程的建成,让上述情况成为广西人的回忆。
“这些都有我们的信贷支持啊。”建行广西区分行信贷审批部的老员工回忆道。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项。
从桂林市往北不到100公里,就是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漓江源头就在这里。每年3~8月,漓江流域内反复出现间歇性大暴雨,而桂林市区地势较低,河岸不高,河槽蓄量小,所以漓江水流量稍大,就会漫岸淹没街道。2017年以前,由于漓江丰水和枯水两个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沿途落差大、流程短,导致漓江雨季洪水泛滥、旱季枯水停航。
为了根治旱涝灾害,桂林市政府把桂林市漓江防洪补水作为工作重点。建行广西区分行和桂林分行也将其列入重点项目开展信贷研究与产品开发,创新推出“漓江生态保护贷”,打出“固定资产贷款+PPP贷款+前期贷+母子资产统筹配置”组合拳,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完成审批,累计投放贷款12亿元,确保了工程顺利建设。
作为长效工程,建设周期长,使用期长,实现现金收益慢,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漓江防洪补水工程中的斧子口水库从2011年开工到2023年3月24日完成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建设周期长达12年。其间的贷款本息都要“扛”着,占用大量的资金,其收益与“快钱”“热钱”相比,有天壤之别。
但是,工程建成后,与其他水库和城市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可使桂林市的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对漓江下游阳朔、平乐、贺州、梧州等县市的防洪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使漓江桂林断面河道枯水期流量从42立方米每秒补到60立方米每秒,漓江生态环境、通航条件和自然景观得到改善……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安全面前,一切“收益”都不及其万一,这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观。
2024年“摩羯”洪峰过境,顶住百年一遇洪水的南宁邕江防洪工程,背后也有着建行海绵城市建设投贷联动信贷产品的支持。
负责卡住红水河、柳江洪水,并给广州、澳门等珠江入海口送去“淡水压咸”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行为其量身创新设计“流动性保障”“动态还款”等融资机制。
终结梧州“水上城”历史的梧州西江防洪工程,使用的是建行生态保护的绿色信贷产品。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期限长、利率低。
一个个大型控制性、关键性项目如期建成的背后,是建行的耐心与坚持,更是一个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义利观、大局观、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将融资市场“看不见的手”变成支持重点民生项目的“看得见的手”,是建行的“拿手活”。这集中体现在建行广西区分行信贷审批部门牵头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的一系列专题研究之中。这一制度安排主打的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直奔“可获得性”的主题。专题研究专家团队将公司、机构、投行、国际、审批、风险、结算、合规等业务条线整合起来,以客户为中心,从额度测算、风险缓释、还款来源、资金管理等多维度深入了解项目需求,落实相关政策,夯实管理基础,保障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期限需求,从而在融资支持上作出了“建行方案”。
做好“水的文章”就是做好“绿色金融”的大文章。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在广西治水事业首要的“水安全”难题面前,建行广西区分行与自治区各级政府和人民战斗在一起,奉献在一起,以正确的金融义利观、大局观、安全观,为广西的治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耐心资本”,为广西“水的文章”奉献了建行篇章。
生态篇
做呵护河湖健康的“金融后盾”
如今的广西,常年可见“江作青萝带”环绕在南宁、柳州、百色等城市,甚至即将入粤的西江,在梧州市穿城而过时,也能长久保持碧绿的颜色。
从水量来说,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其水量相当于黄河的7倍,淮河的10倍。珠江流域面积约45.3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0.24万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2016年~2020年,广西流入广东的年平均水资源2186亿立方米,占广东年平均入境水资源总量的92.4%。“十三五”以来,广西入粤水质量持续保持为优,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优良比例达到100%,实现了一江青水向东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稳定的生态屏障。
清清江水,煜煜波光,凝聚着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西人民的努力与付出,也闪耀着建设银行绿色金融的智慧和奉献。
2024年,建行广西区分行再次制定《广西区分行支持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明确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低碳发展、支持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八大重点金融服务领域;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步伐;加强业务风险防控;丰富绿色金融配套保障,加快了绿色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长久以来,不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了建行广西区分行绿色金融服务紧紧跟进广西水环境、水生态建设的步伐——
紧贴自治区政府的广西生态水网战略布局,搭建了“1+5+3”绿色金融专业机构架构。区分行层面,成立1个绿色金融中心,在“珠江上游重要水生态屏障”区域内,设立了河池分行绿色经营中心,并将河池宜州支行设立为绿色县支行;在“桂东北水生态修复保护区”,设立了桂林分行、贺州分行两个绿色经营中心;在“珠江——西江绿色发展带”,将南宁朝阳支行设立为绿色银行;设立了柳州分行绿色经营中心,并将柳东支行设立为绿色金融专营支行,将柳州分行营业部设立为气候专营支行。
紧跟自治区政府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规划,河池分行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大力支持河池市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技术创新绿色制造项目,项目总投28亿元,建有完善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回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项目总用水量为10.86万立方米/日,循环水量10.40万立方米/日,循环水率达到95.79%,项目污水、废水经环保处理后出水水质符合《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标准,可再次为企业提供生产用水,实现生产废水100%回收利用。近五年来,河池市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均排在前十,“有色金属之乡”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快车道”。
紧跟广西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建设,在广西最大工业城市柳州市持续投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总投资约4.7亿元的柳州市白沙污水处理厂。处理厂采用A/O脱氮除磷工艺,采用鼓风机微孔曝气、离心机脱泥、紫外线消毒等先进工艺,总处理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是柳州市市区现运行的6座污水处理厂之一。自2020年以来,柳州市连续4年在全国地表水考核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紧跟生态环境部门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部署,大力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如柳州分行于2021年4月至今为柳州市石碑坪镇和太阳村镇污水处理PPP项目陆续投放项目贷款7323万元,贷款用于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扭转了柳州郊外工业废水及柳州市河北半岛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的现象,为确保柳江饮用水保护段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水质提供了根本保障。
为了治理市内河流那考河的黑臭水体,南宁市政府结合南宁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对那考河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实现“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工程涉及河底清淤、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管线、雨污管网改造、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气象自动监测站,建立“那考河智慧河道管理平台”,实现流域水文、水质、气象信息“一张网”等等。在全新的内河处理理念提出之初,建行南宁朝阳支行就启动绿色金融服务,以当时区内首个PPP项目满足那考河海绵化治理的资金需求。项目建成后,那考河成为南宁市内一处新的景观,绿水环绕,鲜花成带,“百亩美人蕉”更是令人震撼。2023年10月,那考河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家乡父老的期盼中,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质量的国家使命面前,再次考验了建行践行“绿色金融”的决心与智慧。满江清水见证了建行广西区分行全行上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一心一意钻研绿色金融的定力。
经济篇
做兴水润泽民生的“紧密伙伴”
地处溶岩地区的广西是极少天然湖泊的。从1958年立项的西津水利枢纽开始,广西出现的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大多是人工水库。也就是说,广西的水生态很大一部分是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亲手“造”出来的。也是从管理这第一个水利枢纽的建设拨款开始,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从一个仅管理4.6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的政策性银行发展成为今天存贷款均超过4000亿元的建设广西的金融主力军之一。
例如著名的“红水河梯级开发项目”的十个梯级电站的建设,在实现“一滴水发电十次”,年均发电量达570多亿千瓦时的同时,还形成了总库容470多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对保障珠江流域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1981年到2023年,广西各族人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奋战,终于建成了这一宏伟的工程,再造了广西的能源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而建设银行从第一个电站——天生桥一级电站开始,就一直与工程同命运、共成长,不断发展壮大。
红水河全长约660公里,落差达756米,由于水量充沛、落差大,被誉为我国水电的“富矿”,在广西境内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1080MW,总装机容量1252万千瓦,年发电量504.1亿千瓦时。为建设10个梯级电站,建设银行共投入贷款逾150亿元,贷款覆盖全部10个电站。为保障建设资金的顺利到位,建行还在重要枢纽专设岩滩支行、龙滩专业支行、天生桥办事处等专门机构,并为工程提供造价咨询、工程预结算、工程监理、代理投标等建设银行专有的服务,不但保障了资金及时到位,还为工程节省数以亿计的预算开支。在最后一个梯级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个机组并网发电之年,2023年9月,建行还为大藤峡开发公司发放贷款8700亿元,用于工程收尾、下游灌区建设和移民安置就业等。
距离大藤峡库区约5公里的大成塘安置区,共安置汉族、苗族、瑶族、彝族、布依族和仡佬族群众1053户3360人,是该工程规模最大的移民安置区,也是建行在当地独家支持的易地安扶金融项目。“基本隔一个周末或者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到这里,看一看乡亲们,做一些金融知识宣传和服务。”建行贵港桂平支行覃家祯行长介绍道:“我们早在工程前期就介入为库区易地安置的村民们提供金融支持,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建立定点帮扶制度,和乡亲们成为了好朋友。”
在服务广西水患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的重点工程的过程中,建行不断延伸项目上下游金融服务,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的供给,结合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到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断转型发展,广西区分行也走出了一条依托重点工程,延伸服务上下游,拓宽服务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
依托红水河十个梯级开发项目之一的乐滩水利枢纽,广西制定了利用乐滩水库扩容,建设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的计划。桂中旱片所在地区是广西水稻、蔗糖的主产区,涉及人口1260万,耕地面积1228万亩。但是,区内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岩溶发育、土层薄、保水性差,秋冬季节乡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较为困难。建行紧跟工程建设的步伐,给予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建设管理局8亿元信用额度,并于2017年1月投放6.2亿元基本建设贷款,此后又创新投放1.8亿元资产收益权理财。从2022年桂中治旱工程试通水以来,来宾市兴宾区周边、迁江镇及合山市岭南镇地区的农田喝上了“自来水”。
进入新时代,建设银行的重点工程金融服务也进入了智慧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新阶段。金融活水不断地沿着重点工程建设的主干向基层根系渗透,向着高新技术、智慧系统的高端生长。
为建设绿色金融这一发展支柱,实现经营发展的绿色转型,2024年《广西区分行支持绿色金融行动方案》进一步厘清了绿色金融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支持广西“水的事业”的发展。
在政策倾斜上,在落实业务办理条件、名单制管理、定价、内转价格、审批授权、信贷规模、放宽绿色通道、风险成本等总行统一性政策保障基础上,突出广西环境保护的区域性特色需求,扩大新增绿色贷款经济资本优惠。
在项目的跟进上,区分行本级经营部门定期对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批量化获取绿色项目清单并明确责任主题,定期跟踪。对于重大项目以及进展缓慢、问题复杂的绿色项目,区分行公司业务部牵头组建包括财会部门、审批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内的任务团队,“一事一改”研究解决方法,助力二级行部推进项目。
在加大推动力上,规定二级行部KPI考核中保持绿色金融考核权重不低于总行KPI考核体系绿色金融权重。同时开展年度绿色金融专项评价,全面评价业务发展、创新推进、发展保障、基础管理、社会责任等内容。对于绿色金融业务推进不利的机构,启动信贷管理约谈,党委班子成员牵头督导整改。
在绿色金融人才储备与培养上,聚焦绿色信贷识别、绿色产业服务、绿色产品研发、ESG风险管理等与业务发展息息相关的技能,通过专题培训、普适性培训、跟岗交流、敏捷性团队等方式组建一个不少于50人的绿色金融人才库。
一滴水,在广西可以发10次电,而出了广西,它还将融入珠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宝贵的清洁水源。一分钱,投入水的事业,会注入防洪、抗旱、灌溉、治污、发电、航运等领域,产生惠及经济社会和人民的巨大收益。建行广西区分行正是基于广西水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国之大者”的力量,发展成为区内绿色金融业务名列前茅的国有大行。
(建行广西区分行)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陈刚主持 蓝天立作政府工作报告
- 第 2 版:要闻 壮阔行进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 第 3 版:要闻 强信心 鼓干劲 谋新篇 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 第 4 版:要闻 力促乡村美 共绘幸福图——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024年工作亮点回眸
- 第 5 版:要闻 做好“水的文章”——建行广西区分行绿色金融服务广西水利事业综述
- 第 6 版:要闻 春风化雨润桃李 科教振兴显担当——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2024年工作亮点回眸
- 第 7 版:要闻 改革激发里兰村发展新动能——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纪实
- 第 8 版:要闻 凝心聚力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2024年工作亮点回眸
- 第 9 版:要闻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西林让特色产业造福万千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