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在广西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春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广西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联组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广西区委主委杨静华委员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她表示,将把对总书记的崇敬、感恩之情,转化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动力,在今后的参政议政和调研工作中继续关注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持续推进“书香民进”和“开明书屋(书架)”建设,积极探索更具生命力的社会服务工作品牌,努力为书香社会作出民进贡献,为教育强国建设赋能助力。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近距离聆听总书记对教育界政协委员的指示要求,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民进广西区委副主委、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委员表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开展民族文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促进文学经典在校园推广传播,使广大青少年学子阅读文学经典,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民族文学经典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元素,探索打造红色文化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基地,打造民族文学经典美育第二课堂。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副主委、北部湾大学副校长、甘肃省酒泉市副市长(挂职)尹艳镇代表表示,要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应加强政府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高校办学优势,利用学科基础、教学资源、创新成果、师资力量,为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开发特色思政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融入思政元素,挖掘本地产业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助力地方经济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人民的期盼,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民盟广西区委副主委、百色市副市长古俊彦委员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民盟特色优势,服务中心大局,聚焦就业、教育等民之所望、所需、所盼,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广纳群言、广聚民智,努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提案、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审计与质量管理处处长韦军委员振奋不已。“总书记对教育界委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他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耕体育职业教育领域,坚持体教融合、产教融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副校长梁丽斌代表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将始终扎根教育热土,持续呼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积极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
强化教育支撑作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潘桂仙代表表示,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一线工作多年,她深切体会到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储备人才力量。”
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委员认为:“高校是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而企业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发动机。”她表示,企业要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未来赛道,加强校企合作和参与研发创新,联合产学研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难题,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同时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人工智能+”驱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教育开放合作的前沿,可与东盟高校在人工智能、农业等领域开展学科共建和人才联合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桂电南宁研究院院长孙希延代表建议,广西在蔗糖、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有科研基础,应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端科研人才,建设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张冠年 黄 伟 钟小启 廖志荣 罗 丹 沈 程)
- 第 1 版:要闻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 第 2 版:要闻 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在广西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 第 3 版:要闻 部分住桂全国政协委员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 孙大伟主持
- 第 4 版:要闻 锚定奋斗目标 汇聚信心力量——从全国两会看“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