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3-15
拾春雷
2025-03-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唐筱毅

 

  春雷“轰”地在天边炸开,那动静就好似老天爷一个不留神,弄翻了盛雷的匣子。惊得屋檐下晾着的旧蓑衣,瑟瑟发抖,竹林里的麻雀扑棱棱,乱作一团。我心里明白,雷公菌就该冒出来了,那股兴奋劲儿,在从底“噌噌”地往上冒,止都止不住。

 

  雷公菌,也叫地皮菜或者地耳,春雨刚收住脚,石板缝里就探出星星点点的绿。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这小玩意儿叫雷公菌,就觉着这名字怪神秘的。每次雷声响过,雨一落,这雷公菌就跟被雷公叫醒了一样,在山野间一下子就长起来了,这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爷爷常说,雷声响几回,菌子就冒几茬。

 

  它在那湿乎乎的地儿长得可快了,一开始是实心的小点点,慢慢就摊开成一片一片的,颜色从绿变到灰,绿莹莹的,就像翡翠似的,瞅着就让人稀罕。小时候,我老跟着爷爷进山找雷公菌。那时候的我,瞅着这小小的东西,满是好奇。拿手轻轻一捏,它就在指尖破了,变成一汪清亮亮的水儿。

 

  刚下完雨的山路,既黏糊又滑溜,脚踩下去,鞋底子就黏上厚厚的泥,走路“吧唧吧唧”响。可我哪有心思管这个,眼睛紧盯着路边的草丛、石头,生怕错过哪个角落里的雷公菌。爷爷呢,脚步稳稳当当的。他总能在我瞅不见的地儿,发现一大片鲜嫩嫩的雷公菌。“快来,这儿可多了!”爷爷一招呼,我撒开腿就跑过去。只见石头上铺满了青绿色的雷公菌,就像大自然亲手织的小毯子,在雨后的一点光亮里,泛着水汪汪的光。

 

  山林子里的空气,新鲜得很,有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清爽,还有树木的醇厚,狠狠吸上一口,全是大自然的味儿。不光我,村里好多小伙伴也在找雷公菌。偶尔碰着了,就互相较着劲,看谁篮子里的雷公菌多,你一言我一语,那笑声啊,在山林里四处传开。

 

  好不容易拾满一篮子,回到家,清洗雷公菌却成了一场“漫长的战斗”。妈妈总是耐着性子,把雷公菌放到水盆里,一遍一遍地涮,把草屑和泥砂弄干净。我也想搭把手,可反倒把水溅得到处都是。母亲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洗这雷公菌啊,可得慢慢来,不然吃的时候全是沙子,咯得牙都疼。”

 

  雷公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炒。妈妈先把洗好的雷公菌焯一下水,这一下,雷公菌就像被施了法术一样,一下子全展开了。然后锅里倒油,蒜末往里一放,“刺啦”一声,香味就冒出来了。再把雷公菌倒进去,大火猛炒。没一会儿,厨房里就满是馋人的香气。出锅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我光是看着,口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雷公菌可不单是道美味,还是一味良药。从古到今,人们都晓得雷公菌的好处。《本草纲目》里就说:“补心清胃,久食美色,益精锐神,至老不毁。”可见它的好处可不少。

 

  如今,我已离开老家,也给城里同事捎过一回雷公菌。他们捏着玻璃饭盒直嘀咕:“这不就是高级版紫菜吗?”我笑得差点打翻盒盖。

 

  偶尔,也能在菜市场瞅见有卖雷公菌的,可吃起来,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忽然,想起爷爷的话:“雷公菌最恋故土,离了老家的雷,再好的雨也泡不出那个味。”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