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监督”释放乘数效应
——北海市银海区政协创新机制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本报通讯员 雷华蕾 姚佩雷 顾乃聪
洗涤公司摆脱了周边养殖恶臭的困扰,业务蒸蒸日上;电建渔港环境焕然一新,赢得群众点赞;辖区民宿安全隐患逐步消除,经营更加规范……北海市银海区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背后是银海区政协创新监督机制结出的硕果。一年多来,银海区政协与银海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构建“政协+检察”双监督机制,及时化解民企“急难愁盼”,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先行 筑牢监督支撑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法律监督是维护法治尊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二者协同发力意义重大。
2024年7月,银海区政协与银海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北海市银海区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合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机制(试行)》,建立日常通报、民营企业风险预警防范、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联动调解、联席会议、联合专题调研考察、便捷高效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等七项机制,为做好衔接转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随后,双方又共同制定《北海市银海区建立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从政协提案中发掘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转化为公益诉讼或检察建议;从检察机关制发的检察建议中梳理出提案线索,转化为委员提案。通过信息共享、备案梳理、双向转化、专业研判、评估督导等协同机制,形成“提、转、办、督”链式效应。
在推进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过程中,银海区政协与银海区人民检察院强化日常联络,通过常态化座谈、联合调研、登门走访等方式深化沟通对接,为双向转化工作筑牢协作基础。《办法》实施以来,推动《关于加快电建渔港升级改造的建议》《关于规范民宿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等提案转化为检察建议。
深化联动 破解民企难题
机制推动下,一系列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2024年,委员反映某洗涤企业因毗邻违规建于畜禽禁养区的屠宰企业,长期受环境污染困扰,生产经营步履维艰。银海区政协与银海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调查非法屠宰场情况,召开公益诉讼磋商座谈会,邀请委员、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共同协商;秉持柔性执法理念,为养殖屠宰企业寻找合适搬迁地。今年4月,屠宰企业成功搬离,困扰洗涤公司两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得到妥善处理。企业业务量随之大增,月收入同比增长343%,专程赠送了“主动担当,为企护航”的锦旗。
“政协委员不仅了解社情民意,还具备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请他们参与案件办理,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案件质效。”银海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制实施以来,双方联合开展走访调查、成效评估、专题会商等履职活动12次,政协委员65人次参与案件调查取证、检察听证、跟踪督促等工作,确保政协提案案件化办理质量全管控、落实全追踪、成效全显现。
成果拓展 提升监督实效
为持续释放“政协+检察”协同监督的叠加效应,银海区政协与银海区人民检察院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提炼成功经验、探索机制优化路径,不断推动协同监督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延伸。
此前,《关于规范民宿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提案转化为检察建议后,双方联动推动银海公安分局联合多部门开展跨域协作,完成550余家民宿的全面排查整改,拆除45处违规防盗网,指导30多家民宿开设逃生窗口。该案例获评为2024年广西检察机关检护民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借助典型示范效应,成功将协同监督成果从单一民宿领域辐射至更广泛的民生治理领域,实现监督成果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双重拓展。
今年,银海区政协联合银海区人民检察院组成调研组,聚焦群众关切的民生领域深化调研,经研究协商筛选出《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等3件委员提案,推动转化为检察建议并完成立案,持续拓展协同监督的覆盖范围。
“我们将发挥政协在社情民意研判、广泛联系群众上的优势,与城区人民检察院共同摸排一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事、社会各界反映集中的‘烦心’事,共同调研、联动监督,注重成果转化,推动社会治理。”银海区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 第 1 版: 要闻 孙大伟在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指出 汇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强大合力
- 第 2 版: 精选 破壁疏梗阻 激活新引擎——宁明县政协“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委员行动”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负重起势看广西
- 第 4 版: 导读 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