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多良策 福祉再升级
——靖西市政协以提案促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杨柳青 农晓明
近年来,靖西市政协紧密围绕市委“1366”目标任务体系,聚焦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核心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持续不断提升提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每一份提案,正日益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支撑。
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靖西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产业园区管理中存在的痛点,经济界委员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建议》提案被市政府落实,该市出台《靖西市产业园区企业入园管理办法》,规范了企业准入、运营、管理及退出机制,并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政企双向问题清单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助力园区经济提质增效。文政锋委员提交《关于在边境乡镇全面运用边民互市二级市场发展乡村振兴的建议》,促成相关部门在岳圩等四个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推行“一平台三市场”模式助力边民增收。郭先念委员提交《关于加大扶持靖西市边境产业发展促进边民增收的建议》落地显效,18家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带动边民月增收超3000元,实现“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良性循环。
在乡村振兴方面,李永维委员提交《关于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高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获得农业部门积极响应。2024年,靖西市投入近1.78亿元建成29个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面积达8.95万亩,打造3家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韦晓燕、梁忠茂委员联合提交《关于推动“靖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升级发展的建议》催生“靖绣臻品”区域公共品牌,授权11家企业使用,销量破1万件,市场影响力显著扩大。市政协教科委《关于将“科教振兴”列为靖西市发展战略的建议》被纳入市委“1366”目标任务体系,2024年新增6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1.97亿元,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双提升。
城市魅力:文旅融合与精细治理
委员们围绕景区安全、旅游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文旅融合与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关于以“七夕”“中秋”双节赋能靖西文旅提速发展的建议》《关于采取措施吸引本地市民游玩本地景点的建议》等10件提案经对口协商推动,助力2024年百色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靖西举办。针对鹅泉景区游船隐患,市政协联动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与提案衔接机制,推动出台《靖西市旅游景区载客排筏管理暂行办法》,有效提升了景区安全管理水平。《关于加大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让残障人士出行更加方便的建议》《关于打造特色街区,提升城市魅力的建议》等提案落地见效,新甲乡新圩街三岔路口交通改造完成,红绿灯、护栏、减速带等设施大幅提升通行安全与效率。
民生保障: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委员们围绕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关切问题,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推动政策优化和服务提升。如民主党派界委员提交《加强靖西市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获采纳,推动平台企业健全用工制度,“外卖快递小哥”优先参保,仲裁员服务企业机制建立。黄丽娜等委员《关于多方联动积极应对农村养老难问题的建议》提案促成9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获百色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市政协通过“回头看”机制持续推进《盘活城区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提案落实,金山小广场、二小口袋公园、财源路口袋公园3个绿地项目相继建成,脏乱差的边角地带变身市民休闲乐园。
与此同时,靖西市政协构建“提案办理+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提案办理+专题调研”“提案办理+跟踪回头看”等多元协作模式,力促提案开花结果。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15件重点提案;《关于提升易地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的建议》提案与“有事好商量”平台融合,推动庞凌河康城社区流域建设项目开工,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民族和谐共居氛围日益浓厚;《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建议》提案经深入调研后形成报告,获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实现提案督办与调研成果双重转化。
- 第 1 版: 要闻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第 2 版: 精选 聚智多良策 福祉再升级——靖西市政协以提案促发展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政协履职
- 第 4 版: 导读 支出力度加大 下半年财政政策“留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