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复兴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熊景升:碧血丹心照南疆
□ 蒙进煌
七月流火,蝉鸣高亢。
在玉林市博白民主抗日自卫军美沙纪念馆内,美沙村小学一群学生声音洪亮:“我们要学习熊景升烈士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声音穿越时空,与80年前熊景升就义时的铿锵之声交融。
1945年3月25日傍晚,阴云密布。在博白县东平圩南端担水岭,一群国民党官兵正押解40余名抗日武装起义指战员,被一位浓眉方脸、气宇轩昂的青年怒斥:“你们这帮汉奸暴徒,共产党人杀不绝,你们一定没有好下场!”
这位青年就是中共博白县委书记、博白民主抗日委员会主任、博白民主抗日自卫军政委熊景升。
熊景升(化名陈明),1915年10月生于博白县新田乡美沙村,1935年从博白县立初中毕业。当时,广西当局对中学毕业生实施集中军训及看护教育,熊景升到北流接受军训。当在报纸上看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他义愤填膺,立志学好军事知识,驱逐日寇,一雪国耻。
1936年春,熊景升免试升入南宁高中学习,193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桂东南英烈传》记载,1938年11月日本轰炸南宁市区时,熊景升协助市委举办工人、农民、学生党员骨干培训工作,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专题。1938年12月,熊景升受上级安排,到玉林开展革命活动。次年夏天,在广州湾(今湛江市)登陆的日军闯进广东省信宜县与北流交界地区,熊景升按照指示准备在大容山建立抗日根据地,一面练兵习武,一面宣传抗日。
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广西省工委决定举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指定熊景升任中共博白县委书记,领导桂东南博白抗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根据地,兼管陆川县武装起义事宜。同年12月,他首先在亭子、马田组建了100余人的武装队伍,番号“马田支队”。还组建了博白县民主抗日委员会和博白民主抗日自卫军(简称“民抗军”),任民主抗日委员会主任兼“民抗军”政治委员。
“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武装队伍和精明的干部,就无法克敌制胜。”他深谙其理,于是派人举办军政骨干训练班,讲授政治军事理论,进行军事训练。
1945年2月26日晚,熊景升率民抗军1200余人在周旺村举行抗日反顽誓师大会,并连夜挥戈北进,奔袭六水乡公所,旗开得胜。
当民抗军奋勇出击、乘胜进军之际,国民党顽固派集结重兵镇压。熊景升紧急作出避实就虚、分兵转战的决策。转战中,熊景升冲锋在前、离阵在后,掩护大队伍转移。3月24日晚,熊景升带领70余人在四面环山的绿吊村宿营,被敌侦知,双方激战到次日中午,战情胶着。
据《中国共产党博白历史(第一卷)》,敌方又是开展“政治攻势”、喊话诱降,又是搬兵增援。熊景升虽然负伤,仍沉着指挥战斗。因力量悬殊,熊景升等40余人落入敌手,当晚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
如今,在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距离美沙纪念馆不远处,熊景升故居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将全力维护好故居,讲好英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教育子孙后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党总支部书记熊昭顺说。
故居旁的小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识格外醒目,“永远跟党走”的大字映在飘扬的旗帜上。
- 第 1 版: 要闻 做出监督实效“议”出幸福图景——北海市政协《珠事好商量·边走边议》全媒体协商节目助力民生改善
- 第 2 版: 精选 “钦近协商”零距离 履职为民见实效——钦州市政协发挥基层联络站优势服务界别群众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熊景升:碧血丹心照南疆
- 第 4 版: 导读 我的军人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