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绽放时代光彩
隆安县政协助力文物保护活化利用
隆安讯 2019年,投入30万元对隆安县惠迪公祠抢救性维修;2019年10月,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月,投入739万元对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进行危岩体治理……近年来,隆安县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历史文物遗产保护活化利用这一主题,以“连续剧式”调研视察、协商建言和持续推动,为守护城市文脉、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隆安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馆藏文物800余件。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县政协主动作为,精准对接党政中心工作。年初,县委、县政府把现代文旅发展列为2025年重点攻坚任务后,县政协迅速响应,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题列入年度重点协商计划,深度挖掘包括红色革命旧址在内的文物资源价值,积极为擦亮“那文化”品牌献计出力。
摸清县域文物“家底”是保护利用的基础。县政协积极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全力助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隆安落地落实。通过政协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并促成消防、公安、住建等部门开展联动安全巡查,强化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36处,累计收集文物线索83条,完成56处新发现文物的调查登记工作。同时,多次组织界别委员、专家学者深入古遗址考察取证,协助开展洞穴调查90处,完成岜西洞等古遗址试掘和布泉等10多处文物评估定级,《娅怀洞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也初步完成,为后续活化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文物真正“活”在当下、走进生活,县政协积极推动强化宣传教育。支持并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日”等主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近千人次,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推动实施广西“强基工程”项目,促成非遗进校园培训活动持续开展,并开办“非遗大漆及漆扇文化”等青年夜校课程,着力培养文化遗产传承的新生力量。在政协持续关注和推动下,隆安文旅融合成效显著:2024年接待游客347.4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0.29亿元,同比增长9.48%,红良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那”山“那”水精品线路广受欢迎。
针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滞后问题,县政协持续发力。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协商,提交了《关于在城市更新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关于建设隆安文博馆的建议》等提案,获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在县政协的积极建言和协调推动下,中国那文化遗址公园(暂命名)完成项目选址,隆安博物馆陈列项目有望年内落地。同时,县政协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超800万元用于惠迪公祠抢救性维修、娅怀洞遗址环境整治及危岩体治理,2024年更推动投入8478万元实施8个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
隆安县政协以“连续剧式”的履职韧劲和创新实践,全程深度参与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时代光彩,使深厚的文脉融入城乡发展,为隆安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了生动的履职篇章。 (黄昌就)
- 第 1 版: 要闻 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第 2 版: 精选 “商”出灼见 “量”出情怀——贺州市政协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 第 3 版: 关注 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第 4 版: 导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