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8-09
为“折翼的天使”再造翅膀——广西首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见闻
2025-08-0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为“折翼的天使”再造翅膀

——广西首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见闻

□ 本报记者 卢彩妹 莫 媛 潘丽丽

 

2024年11月26日,良庆区政协调研组到瑞锦残疾人之家走访调研。卢秀娟/摄

听力手语训练

 

  上午7点半,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南宁市良庆区玉洞街道瑞璟残疾人之家(以下简称“瑞璟残疾人之家”)的院墙上,大门便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员工”,他们或乘坐轮椅移动、或握着助行器行进、或由旁人指引向前,互相熟稔地打着招呼,脸上不见匆忙,只有一份笃定的安然。管理员陈富强早已在门前等候,他的笑容像一束温煦的阳光:“早上好!欢迎大家!”

 

  这里是为精神、智力和肢体重度残疾人士提供支持的工疗型辅助性就业机构,每一天的清晨,都是这些特殊“员工”开启康复与工作旅程的新起点。

 

  工疗车间:让“悬空”的生活落了地

 

  这是一个用爱托举的空间: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走廊宽敞明亮,无障碍设施遍布角落,地面光洁如镜,不见一丝杂物;窗台上和工位间的绿植舒展着新叶,一派生机盎然。这里分区清晰:窗明几净的教室,摆放着崭新器械的康复治疗室,安静的读书角,布置得如同家一般温馨的休息室,每一个细节,都无声诉说着关怀。

 

  “我们接收周边社区、乡镇的残疾人,提供心理支持、康复课程、生活技能培训,并让他们通过手工劳动,获得收入,实现自力更生。”机构负责人李锦介绍道。

 

  瑞璟残疾人之家是广西首家工疗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工疗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自立。

 

  工疗车间里,几十名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围坐工作台,在机构管理员的指导下,制作塑料花艺部件。塑料花叶片在晨光中流转,指尖翻飞出优美的弧线。

 

  今年28岁的梁月丽曾受精神二级残疾困扰,如今在工疗车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每月3000余元的稳定收入,不仅换来买药的安心,还能补贴家里。“在这里,我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她垂首浅笑,纤长的睫毛下跃动着希望的光。

 

  “我们根据残疾人特点,设计了康复锻炼、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生活技能和学习等课程。”有10年特殊教育经验的康复教师刘春丽说。

 

  “老师,加微信!”重度孤独症青年覃国瑞从沉默寡言变得主动交流,热情地请求添加管理员微信。

 

  曾经无法坐立、生活难以自理的小儿麻痹症患者玉学忠,如今已能站立行走,衣着整洁,精神焕发,更收获了劳动报酬。

 

  中风离异的杨志刚,主动协助管理员维持食堂秩序,一年的工疗康复让他身心重振。

 

  ……

 

  “他们不仅是在康复,也是在绽放。”刘春丽见证着奇迹。

 

  正午的阳光斜照进食堂,空气中飘散着诱人的饭菜香气,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透着家常的温暖与妥帖。管理员邓丽香为一位吞咽困难的员工准备了特制的软食。“餐食既要有标准,更要有温度。”她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在这里,吃饭、康复、工作、交朋友,啥都有。”

 

  食堂外,精神残疾人黄荟智的母亲刘汉碧攥着孩子6月份的“工资条”,难掩激动:“能拿到3200多块钱!还有公司帮交‘五险’,以前想都不敢想!孩子有人照顾,有事做,老了有依靠,我心里包袱轻多了!”工疗结合、身心同治,收入与社保双重保障,让曾经“悬空”的生活落了地。

 

  政协聚力:给“散落”的爱心安了家

 

  在广西残疾人就业的版图上,瑞璟残疾人之家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士融入社会的希望之路。而点燃这盏灯的火种,来自良庆区政协主动伸出的温暖双手。

 

  时针拨回2024年。当怀揣创办广西首家工疗型机构梦想的李锦找到良庆区政协主席覃良川时,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现实的巨大挑战同时压在心头。“感动于他的担当,却又忐忑于前路的艰难。”覃良川回忆道。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主要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模式。但彼时,广西尚无成熟先例可循,残疾人家庭疑虑重重,企业也多有顾虑。

 

  行动,是回应关切最有力的语言。覃良川率先垂范,带队远赴浙江“取经”,将先进经验化为本土实践的种子。一个由政协主导的工作专班旋即成立,并化身攻坚克难的先锋队——协调落实机构选址、规划建设标准、深入社区企业宣传、挨家挨户动员,踏破门槛,磨破嘴皮,只为点亮一个个残疾人家庭的希望之光。

 

  “从筹建到运营,政协的支持绝非一句空话,而是踏踏实实每一步的脚印!”回首来路,李锦的声音里充满感激。那些工作群里深夜依然闪烁的消息记录,诉说着政协和社区人员披星戴月的艰辛。“从去年8月项目启动到今年1月揭牌,覃主席仅到现场办公指导就不下10次。”

 

  在良庆区政协大力协调推动下,2024年至今,相继有广西南宁利昌家居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亮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与残疾人签下就业合同。

 

  “政协领导讲得实在、透彻,这不仅是献爱心,也是让社会财富找到最有温度、最有效率的支点,精准流向最需要温暖的地方。我们提供项目和技术指导,看着他们亲手做出合格产品,获得收入与尊严——这份被创造的价值,远胜过任何普通的捐赠。”广西南宁利昌家居装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汤建国说出了与机构合作的信任源泉。

 

  经过政协精心搭建的桥梁,爱心企业通过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提供就业项目获得的补贴和奖励,又精准地化作支撑康复的先进设备、赋予价值的就业岗位、提升技能的培训课程。政策扶持犹如花瓣上的露珠,滋润着每个残缺却倔强的生命。

 

  微光成炬:为“残缺”的生命圆了梦

 

  梁月丽、覃国瑞、黄荟智……70余名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的背后,是70多个家庭,他们的希望,如今被瑞璟残疾人之家稳稳地托起:社区医生定期巡诊,律师事务所即将设立法律援助点,社会关爱在此汇聚。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政协要架好连心桥!”覃良川说,政协的优势在于“联”,要积极推动构建联动平台,“一方面,建言献策争取政策资源;另一方面,发动委员及企业力量,促成多方深度参与”。

 

  “这是今年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向我们捐赠的。”李锦指着医疗室里的两大箱药品说。在政协组织的积极推动下,机构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全国助残日,10家政协委员企业向瑞璟残疾人之家捐赠了近10万元物资。

 

  6月27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与良庆区政府签署协议,在瑞璟残疾人之家设立“社会实践基地”。院长洪岩璧感慨:“这里不仅是残疾人的希望工坊,更是理解中国式基层治理的鲜活课堂。”依托“政—校—社—企”联动机制,东南大学将通过研究、培训、服务优化等方式,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助力瑞璟残疾人之家从“广西首创”走向“广西标杆”。

 

  “我们会努力拓展合作签约企业,并计划再招收60名残疾人。”李璟说。

 

  这间温暖的工坊,生动诠释了社会各界“回应群众关切,情系弱势群众”的民生情怀。

 

  它印证着:政协组织不仅关注“沉默的少数”,更能聚合力量,为他们铺就有尊严、有希望的自立之路。

 

  它昭示着:当政策夯实基础,市场引入活水,社会关爱汇流成河,折翼的天使亦能在此安心栖息,积蓄力量,终有一日,向着更广阔的天空自信翱翔。

 

  这是给予生命最好的礼物。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