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台”撬动“大产业”
——象州县政协“惠企协商室”助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 陈晓琴
在象州县广西佰臣木业有限公司的“来宾好商量·惠企协商室”里,一场围绕木材加工业强链补链的座谈会正热烈进行。企业提出的增值税抵扣、社保参保、项目落地等“急难愁盼”,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场回应、逐项破题。这是象州县政协以“惠企协商室”为载体,助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的生动实践。
自2024年“来宾好商量·惠企协商室”建设启动以来,象州县政协将其打造成政企协同的“连心桥”、产业振兴的“助推器”,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服务、全链赋能,让“有事好商量”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机制创新:筑牢基础,闭环运行
象州县政协严格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资料、有计划、有制度、有设施”的“六有”标准,在县工业园区及佰臣木业、锦象水泥、东糖石龙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协商阵地,覆盖木材加工、碳酸钙、蔗糖等核心产业领域。协商室建立了“议题筛选—深入调研—多元协商—成果转化—跟踪问效”的闭环机制。议题聚焦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企业诉求及委员提案,经调研论证后确定;协商过程中,县直部门、乡镇、企业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会后通过建议案、纪要等推动成果转化,政协全程跟踪监督。目前已梳理确定20个议题,涵盖闲置厂房利用、木竹产业发展、甘蔗产区转型等关键领域,形成“提出一个议题、破解一类难题、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精准破题:靶向施策,纾困解难
针对企业反映的木材增值税抵扣难题,县税务局与林业局联合推出“台账+溯源”方案,指导企业完善供货来源声明,细化抵扣标准,使政策红利精准落袋。鑫源祥木业负责人表示,方案实施后,企业每月能多享受近10万元红利。针对部分工人参保意愿低影响企业享受补助的问题,县人社局创新宣传方式,用真实案例“现身说法”,同步简化申报流程、开通线上通道,推动参保率较去年提升23%,30余家企业顺利获得补助。在推进“数智智能化制造”绿色生态板材AI示范基地项目中,协商室发挥“多部门联动”优势。县林业局、发改局等联合制定申报清单并全程指导,推动项目成功纳入乡村振兴扶持范围,目前项目用地规划已完成选址,正进行中长期贷款审批。
全链赋能:聚焦产业,整体跃升
“惠企协商室”的服务不止于解决单个问题,更着眼产业链整体升级。在竹产业发展协商中,县林业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种植+加工+旅游”方案,推动建设万亩优质竹种基地,成功引入加工企业1家,预计年产值增加8000万元。为促进甘蔗产区现代化转型,协商室组织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中心等与东糖石龙有限公司对接,推广“农机合作社+企业”模式,投入20台智能收割机,使甘蔗收割效率提升40%,每亩成本降低120元。在碳酸钙产业领域,通过协商推动的“净矿”出矿政策落地,已为企业减少前期开发成本超千万元,带动2个技改项目投产,产能提升15%。政协委员积极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视察调研、招商牵线,促成再生铜项目签约及新能源企业落地,推动“以商招商”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达12亿元。
如今,象州县“惠企协商室”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名片”。企业难题响应时间从7天缩短至48小时,90%以上协商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个由政协牵头搭建的“小平台”,正以“有事好商量”的智慧,为象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释放产业振兴新动能。
- 第 1 版: 要闻 建立耕地保护协同联动机制 我区两部门共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 第 2 版: 精选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永福县政协助推“福寿”文化赋能全域发展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3到15天速成万粉号——AI造假起号乱象调查
- 第 4 版: 导读 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7月物价数据释放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