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因加热中药后忘关火,外出27天后返回家中,竟发现灶火仍在燃烧。当事人称,中途收到燃气余额不足信息,缴费了都没想到是没关火。
当事人回忆,当时是将一包袋装的中药放入铁锅,用最小火加热,但取药后却忘了关火。“事后发现锅底已经烧红一片,万幸没有引发火灾。”
近年来,因家庭用气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燃气泄漏爆燃事故时有发生,如何筑牢家庭燃气安全的“基础防线”?
针对燃气安全问题,近几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规范、新标准,目前,全国范围正积极推行使用长寿命软管、燃气报警器、自闭阀(切断阀)“三重保险”。
根据《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 55009-2021)规定,“家庭用户管道应设置当管道压力低于限定值或连接灶具管道的流量高于限定值时能够切断向灶具供气的安全装置”。
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夏学民介绍,当燃气管道出现漏气、压力过低或过高、流量异常时,燃气自闭阀门无需电力或外部动力,会自动切断气源,避免危险扩大。
记者了解到,自闭阀等燃气安全设备的更换安装工作,在各地的推广方式有所不同。如杭州大多地区以引导和建议市民更替为主,通过多方宣传让市民自愿参与;而宁波等地则更为直接,安装费用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的方式,由燃气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
燃气灶具本身的自动保护作用也十分重要。GB 16410-2020《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规定:所有类型的灶具每一个燃烧器均应设有熄火保护装置。消防专家表示,当燃气灶的火焰因风吹或汤水泼洒等意外原因熄灭时,熄火保护装置会自动关闭气源,避免燃气泄漏事故的发生。
浙江一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气炉上通常有两个指针,一个是点火针,另一个是熄火针。“如果只有一个点火针,则没有熄火保护,不要购买。”
业内人士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做好装置的维护和保养,比如及时清除探针上的油污,使熄火保护装置的探针能够保持检测的灵敏度。
浙江一家燃气灶具生产厂商负责人表示,当前不少新型燃气灶正引入更多主动安全机制。例如通过监测锅底温度变化自动启动防干烧保护;部分型号还可根据烹饪需求分别设定时间,到时自动关火。
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表示,拧紧燃气“安全阀”,还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织密群防群治的“安全网”。
“查设备、验资质、看环境、教操作……”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近日开展的“安居”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创新采用了“燃气安全四步法”。“从燃气设备到灶具连接软管,都要逐一开展精细化检查。”
在执法人员看来,开展巡查的目的,是为了让居民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范”。“我们还会通过图文说明,向居民普及燃气泄漏识别方法、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处置流程,确保安全知识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另外,一些社区干部也建议,要协同城管、物业等力量,成立快速响应专班,形成“发现-处置-督办”闭环,推动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唐 弢)
- 第 1 版: 要闻 陈刚在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促进广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 以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 第 2 版: 精选 遏制农村高额彩礼,该如何发力?
- 第 3 版: 关注 “快餐式”赴韩医美:低价诱导下的陷阱与隐忧
- 第 4 版: 导读 故乡魂脉小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