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9-23
数智赋能新未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综述
2025-09-23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数智赋能新未来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综述

□ 本报记者 覃文宇

 

  金秋景和,四海宾朋聚南宁。9月17日—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盛大启幕。这场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盛会,如同一扇敞开的“合作之窗”,吸引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家企业汇聚于此,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浪潮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朋满座,共绘合作新愿景

 

  “数”联山海绘新卷,“智”造未来赴新约。

 

  本届东博会贯彻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东盟各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认真落实“四大全球倡议”和共建中国东盟“五大家园”倡议,聚焦主业、聚焦东盟、聚焦实效,秉持节俭办会理念,惊艳呈现、场面火热、成果丰硕,各方好评如潮,线上刷屏霸屏、线下爆馆爆棚,精彩首创了全新的智慧展会场景,有力实现了政治外交高规格、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三个维度的预期目标,以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从“双边互动”到“多边共赢”,东博会始终是中国与东盟高层对话的“重要客厅”。本届盛会延续高规格政治外交属性,中国、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与东盟秘书长一同站上开幕式讲台,用对过往合作的肯定与对未来发展的期许,让中国与东盟的伙伴关系在高规格外交互动中,焕发强劲生命力。

 

  中外领导人高度评价东博会在推动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各国部长和企业家也对东博会搭建促进地区交流合作与繁荣发展的平台给与赞赏肯定。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推动中国—东盟友好交往的盛会,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各方用足用好这一平台深入交流合作,共享机遇,共促未来。缅甸总理纽梭表示,东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为贸易、投资与旅游合作等领域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协搭桥,同心凝聚新合力

 

  盛会启幕,尽显国际合作之盛景;政协同行,勇担互联互通之使命。

 

  在东博会国际舞台上,全国政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上下联动,同心助力,从数智科技的前沿展示到产业链条的精准对接,从人文交流的温情传递到经贸合作的硕果落地,全方位为盛会献策出力。

 

  东博会前后,全国政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通过专题协商会、提案等形式,为东博会的举办和广西对外开放出谋划策,搭建跨越国界“连心桥”;政协委员聚焦东博会发展与中国—东盟合作,就提升东博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推动广西与东盟在金融、物流、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建言,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并落实,切实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朝晖表示,东博会紧跟科技变革,主动拥抱AI时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深入开展“港澳委员进东博”活动,成为盛会一大亮点。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积极参与东博会,为广西产品代言,不仅助力“广西制造”走向国际舞台,还推动了港澳与广西、东盟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香港商会会长潘家穰提议,借助东博会平台,促进更多香港企业走进东博会,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为丰富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

 

  “既有烟火气,还有新科技!”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副会长、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王祖蓝再次到东博会现场逛展,点赞广西,冲上热搜,圈粉无数。从和机器人打拳的欢乐,到为少儿剧找AI合作的认真;从惦记嗦上一碗螺肉螺蛳粉,到琢磨港桂联动文化出海,王祖蓝的东博会之行,是烟火气与新科技的碰撞。

 

  AI赋能,数智引领新未来

 

  当开幕式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一句“讲稿在我的眼镜里”引爆全场;当展馆中机器人手臂灵巧转动,稳稳握住茶勺、精准翻炒茶叶,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恭城油茶从“钢铁之手”中递出,瞬间聚拢层层围观人群……这一幕幕鲜活场景,让人们真切触摸到人工智能的温度——它不再是书本里的抽象概念,早已悄悄走进生活角落。

 

  当传统展会还在聚焦“展品陈列”,本届东博会已率先按下“科技快进键”——首次创设的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与新质生产力专馆,如同两个“未来体验馆”,让人工智能从“幕后技术”走到“台前主角”,为中国—东盟合作开拓出“数字新航道”。

 

  走进人工智能专馆,近200家企业带来的1200项展品,宛如一场“科技嘉年华”:华为的“智能工厂操作系统”可实时优化东盟工厂生产效率,科大讯飞的“多语种AI翻译机”支持11种东盟语言实时转换,最吸睛的莫过于双臂双杯咖啡机器人——110秒就能完成两杯带“东盟风情拉花”的现磨咖啡,日均吸引数千人次围观;躯干覆盖复合装甲的防爆机器人“天魁1号”,能在火灾、爆炸现场开展救援,展现出AI在安防领域的硬核实力。专馆“1+4+N”(1个核心展区、4个应用场景、N个互动体验区)的布局,更让观众直观看到AI如何赋能农业、医疗、能源等领域。

 

  东盟国家的参与同样亮眼:文莱展示的“AI智能医疗系统”可远程诊断慢性病,马来西亚的“绿色能源AI平台”能优化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泰国带来的“数字经济4.0成果展”,生动呈现AI如何助力当地制造业升级。印度尼西亚AiSensum公司总经理维韦卡直言:“这个专馆就像‘科技红娘’,让我们快速对接了3家中国企业,未来计划在印尼共建AI医疗实验室。”

 

  经贸融合,共享开放新硕果

 

  如果说数智合作是“未来方向”,那么经贸往来便是“坚实底座”。作为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经济体,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纽带早已从“商品互通”升级为“产业互嵌”,本届东博会则成为这场融合的“成果展示台”与“合作加油站”。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1—7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7%;截至7月,双方累计双向投资超4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完成工程承包额480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共赢故事。

 

  东博会展区内,传统特产与科技赋能产品交相辉映。泰国果干、越南咖啡等依旧热销,越南的“榴莲油深加工产品”吸引广西外贸商蒙兰妹当场签下500万元订单;首次参展的越南美皇家牛油果公司,首日就与4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年出口量达200吨。马来西亚榴莲大哥有限公司的猫山王榴莲冰淇淋去年获东博会金奖后,借助中国—东盟冷链物流网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3倍,今年展位前试吃观众络绎不绝。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进一步拓展了合作半径。巴基斯坦的黄铜手工艺品、斯里兰卡的肉桂香料等展品亮相,让东博会成为“全球集市”。巴基斯坦食品商阿里表示,他不仅对接了中国经销商,还结识了泰国、印尼的合作伙伴。

 

  本届东博会成果丰硕,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代表性企业432家。

 

  此外,中马“两国双园”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标志性平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34位,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内联合钢铁等项目稳步投产,临港产能合作成效显著。

 

  从展品交易到产业合作,从区域联动到国际拓展,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与东盟经贸融合的坚实步伐,为双方共享开放新硕果、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文交流,拉紧情感新纽带

 

  经贸合作是“骨架”,人文交流是“血肉”。本届东博会不仅是商机平台,更是一场“文化盛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国与东盟的情感纽带越拉越紧,让命运共同体从“合作理念”变成“生活体验”。

 

  以“遗韵新潮·邕动东盟”为主题的非遗时装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广西壮锦与泰国宋锦在T台交织,民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美学火花”,知名时尚博主陆仙人亮相,东盟留学生携手走秀,推动中国与东盟文明互鉴。

 

  大型情景音画《风情东南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上演,从呈现东盟各国文化元素,到展现多元包容、文化交融,通过声乐、舞蹈、器乐立体展示中国与东盟文明对话,舞台上华服舞动,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魅力之城”展区,桂林用VR技术和“AI桂林”文旅大模型、16K超写实数智人“桂灵儿”,让观众“沉浸式”游漓江;老挝琅南塔省的手工织锦与美食吸引众人。正如老挝沙湾拿吉大学副校长所说,这种“活的文化”交流,让两国青年增进了解。

 

  此外,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成效显著。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人员往来超2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双方交流愈发频繁。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密切的人员往来将促进东盟国家和中国民众的相知相亲、相互了解和信任。

 

  山海相连,文脉互融,以心为桥、以情为纽,共创新成果。未来,这条友谊纽带必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奔赴共赢。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