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工智能+制造”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住柳州自治区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考察
柳州讯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为加快推进柳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产业集群创新基地,9月15日至16日,柳州市政协牵头组织住柳州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考察,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力量。
柳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潘展东介绍,柳州市已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实施“七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工作机制,并率先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目前,全市拥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5家智能工厂和62个数字化车间,具有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生产能力,构建起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及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集群。今年1月至7月,全市人工智能产品产值达88.7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值同比增长23.7%。
考察期间,委员们深入企业一线,实地感受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生动实践。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冷轧厂车间,AI数智钢卷平台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数据。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斌表示,该平台成本数据准确率达95%以上,实现了冷轧钢卷生产成本下线即可结算。在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协作机器人与工人协同作业,各生产线高效运转,产品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内首条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产线满负荷生产,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07%。委员们为柳州“智造能力+场景应用”的发展成果点赞。
围绕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自治区政协委员、柳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韦玮提出,应积极打造数字化工人培训体系,帮助劳动者提升专业技能,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自治区政协委员,柳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莫玉和指出,不少中小企业在智改数转中面临“不敢转、不会转”、人才短缺、数据孤岛等问题,建议政府搭建“AI赋能中心”,降低中小企业试错成本。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赵君表示,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和应用型技术研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委员们还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算力水平、拓展人工智能在水污染防治等场景应用提出建议。
住柳州自治区政协委员考察团团长、柳州市政协主席陈鸿宁表示,柳州工业底子厚,应用场景丰富,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委员们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强化责任担当,广泛凝聚共识,为柳州打造好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贡献智慧力量。 (吴 宇)
- 第 1 版: 要闻 旅途不再是匆匆路过——荔浦市政协推动“人在旅途 书香荔浦”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 第 2 版: 精选 石榴花开运河畔 同心掬得满庭芳——钦州市政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委员行动”
- 第 3 版: 关注 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 第 4 版: 导读 百色:政协委员与爱心人士捐赠18.15万元支援防汛救灾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