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履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动态 > 正文
果林里“摘”出好日子——崇左市政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侧记
2025-11-13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果林里“摘”出好日子

——崇左市政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侧记

□ 本报通讯员 韦佳金

 

  桂西南边陲崇左市的群山中,漫山遍野的坚果林舒展着深绿枝叶,矮化后的八角树缀满油亮果实。坚果与八角,是当地群众口中致富增收的“金果”,合称“两果”。在这片与越南接壤,辖7个边境县(市、区),居住着壮、汉、瑶等多民族群众的土地上,“坚果富民”“八角提质”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崇左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群众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写下的生动注脚。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近年来,崇左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参与、倾力助推,以“协商于民、履职为民”为主线,从顶层设计到田间地头,从技术攻关到市场链接,把政协智慧、政协力量注入“两果”产业,让“两果”真正挑起兴边富民、强村富民的“金扁担”。

 

  坚果成林:政协牵头织密产业网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现在种了15亩坚果,今年光卖果就赚了6万多元,还在合作社打零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站在自家的坚果林里,宁明县爱店镇边民李大叔手里攥着饱满的坚果果荚,脸上的笑容藏不住。这抹笑容的背后,是崇左市政协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坚果产业从“小散弱”走向“规模化”的攻坚路。

 

  崇左市提出“坚果富民”战略之初,面临着“种苗缺、技术弱、农户不敢种”的难题。市政协主席担任市坚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后,一句“产业要起来,政协先带头”,拉开了坚果产业攻坚的序幕。

 

  为摸清产业“家底”,工作小组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在近一年时间里,调研组成员足迹遍布全市63个边境村寨,白天钻进荒山看地块、和边民拉家常,晚上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数据、梳理问题。“有的村屯群众说‘不知道种什么品种好’,有的担心‘种出来卖不出去’,还有的反映‘没钱买种苗、没技术管不好’。”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黄丽娟记得,每一份问卷、每一次座谈,都成了后续工作的“指南针”。

 

  针对“种苗短缺”的痛点,市政协牵头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林业局及8家苗木企业“面对面”协商,最终促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筹”的种苗保障机制——边民种植坚果,每亩可获财政补贴500元;苗木企业以成本价提供优质种苗,并承诺“死苗免费补”。

 

  技术是产业的“生命线”。市政协深知,光有种苗不够,还得教会边民“怎么种、怎么管”。市政协委员、龙州县金子水果协会会长王胜东带领团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行距要保持4米,株距3米,这样通风采光好”“每年要修剪两次,剪去徒长枝、病弱枝”“挂果前要施有机肥,挂果后补磷钾肥”……在龙州县水口镇的坚果种植示范基地,他手把手教边民修剪枝条,真正让群众掌握修剪技术。

 

  为解决“销路愁”,市政协又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市政协委员、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文林的牵线下,三只松鼠、洽洽瓜子先后落户崇左,如今,崇左的坚果不仅能直接卖给收购商,还能被加工成坚果仁、坚果油,附加值翻了好几倍。

 

  八角提质:委员带头破解产业困局

 

  “这个八角很饱满的、肉肉的,比我们原来那些老品种好很多了,没有见过这么靓的八角。”崇左市大新县武姜村群众黎日权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刚采摘回来的八角。三年前,他家嫁接了140棵老八角树,今年一棵能结出10多斤八角,“要不是去年9月到今年6月太干旱,产量应该能达到30斤左右。”黎日权说,今年下半年天气和雨水都好,八角树已冒了很多花芽,预计明年每棵产量能达到30—50斤。

 

  “传统八角树,每亩产量最多150公斤,采摘成本占了收入的40%;要是能把树高降下来,让农户站在地上就能摘,产量和效益肯定能提上去。”带着这个想法,崇左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到玉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地,实地了解当地的八角树矮化情况,形成《挖掘八角低产改造潜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并在大新县武姜村开展八角树矮化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已实施八角树矮化嫁接8571棵,涉及农户(含脱贫户、一般户)262户,面积430多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矮化改良的八角树,树高从15米降至3米左右,不仅采摘时不用爬树,通风透光条件也大幅改善,采摘成本直接降低60%。黎日权指着正在晾晒的八角对市政协工作人员说:“以前摘一亩八角要3个人干两天,现在我一个人半天就搞定,卖的钱还多了,这矮化技术真是‘救命技术’。”

 

  “两果”飘香:勇担当托起边境富民梦

 

  秋日的崇左,坚果林里机器轰鸣,边民忙着采摘果荚;八角山上人影穿梭,农户将晒干的八角装袋称重——这是“两果”产业带动边境振兴的生动图景,也是崇左市政协履职为民的真实写照。

 

  从坚果产业的“从零到有、从弱到强”,到八角产业的“老树焕新、提质增效”,崇左市政协始终坚持“把协商建在产业上,把服务落在田间地头”。他们没有停留在“提提案、开会议”的层面,而是以“钉钉子”的韧劲,把每一项履职举措落到实处:委员们既是“调研员”,走遍村屯摸清需求;也是“协调员”,链接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形成合力;更是“服务员”,手把手教技术、点对点解难题,让边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坚果种植面积从零星种植扩至63.48万亩,覆盖全市各村屯,带动边民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完成八角树矮化改良12万亩,带动边民八角产业人均收入从2800元增至5600元。

 

  如今的崇左边境线,“两果”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凝聚了人心——壮、汉、瑶等民族的边民一起种果、一起务工、一起增收,在产业发展中加深了情谊,守住了边疆,也托起了“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幸福生活。

 

  “政协的力量,就是把大家的智慧聚起来、把各方的资源联起来、把边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崇左市政协主席王建毅说。当坚果的清香飘出山林,当八角的芬芳装满仓库,当边民的钱包越来越鼓,崇左市政协用实干证明: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下沾着的泥土、手中握着的技术、心中装着的群众;“两果”不仅是边境的特色产业,更是政协担当托起的“富民担子”,是写在桂西南边陲大地上的“幸福密码”。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