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理论 · 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实践 > 正文
“旅游+托育”产业协同创新的融合机制与实施路径
2025-07-2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旅游+托育”产业协同创新的融合机制与实施路径

□ 吕 璇

 

  “旅游+托育”的跨产业融合不仅是服务供给的优化升级,更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通过将专业托育服务嵌入旅游场景,既为家庭打造“带娃无忧”的亲子旅游体验,又为托育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从经济学视角看,产业协同能够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激活内需市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它有效缓解了家庭育儿压力,促进代际关系和谐,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因此,系统研究“旅游+托育”协同创新机制,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托育”产业协同创新的融合机制

 

  (一)需求互补驱动

 

  随着“80后”“90后”“00后”成为育儿主力军,他们对旅游与托育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化特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显示,78%的亲子游家庭因婴幼儿照护问题放弃长途旅行,65%的家长希望景区能提供专业托育服务。这些需求矛盾为产业协同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旅游企业通过引入托育服务,能够精准解决亲子家庭的核心痛点,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消费客户;托育机构则借助旅游场景实现服务延伸,突破社区、园区等传统服务边界,接触到更广泛的目标客户群体。

 

  (二)资源共享整合

 

  旅游与托育产业的资源禀赋具有天然互补性。旅游产业拥有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湿地、海滨)、文化资源(非遗技艺、历史遗址)、设施资源(酒店、交通、餐饮),为托育服务提供了独特的教育场景和硬件支持。托育产业则具备专业的育儿师资、课程体系和照护标准,能够为旅游目的地注入教育内涵。

 

  (三)功能融合拓展

 

  旅游与托育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与托育功能的双向延伸。旅游产业从单纯的休闲娱乐向“寓教于游”转型,托育服务从封闭的室内空间走向开放的自然与人文场景。这种融合催生出新型业态,如“森林托育营地”“博物馆早教课堂”“田园亲子农场”等,实现了“教育+旅游+照护”的功能叠加。

 

  (四)技术赋能升级

 

  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推动旅游与托育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解决产业协同中的信息不对称、服务效率低、安全监管难等痛点。通过物联网设备对景区托育场所的温湿度、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智能手环追踪婴幼儿活动轨迹,为家长提供可视化的安全监护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亲子家庭的旅游消费与托育需求特征,精准推送定制化的旅游托育套餐等。

 

  二、“旅游+托育”产业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

 

  (一)政策支持:多维组合护航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构建“财政+土地+监管”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框架。设立亿元级规模的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对符合标准的托育设施建设给予30%—50%的资金补贴;在旅游用地规划中预留托育服务空间,允许利用闲置旅游设施改建托育场所;制定《旅游场景托育服务管理规范》,明确人员资质、安全标准、服务流程等细则。

 

  上海已率先出台《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市托育机构管理办法》,对在星级景区、星级酒店设立托育点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并建立联合监管机制。这种政策创新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破除部门壁垒,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二)项目打造:示范引领发展

 

  选择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开展试点建设,形成差异化示范效应。在山岳型景区打造“自然探索托育基地”,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传统文化体验托育中心”,在主题公园建设“游乐教育型托育空间”。每个示范项目需具备完善的功能分区(照护区、活动区、教学区)、专业的服务团队和特色课程体系。

 

  (三)人才引育:夯实发展根基

 

  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的人才培育体系。高校可开设“旅游托育管理”交叉学科专业,设置旅游运营管理、婴幼儿发展心理学、课程设计等核心课程。职业院校应加强托育师、育婴师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旅游场景托育服务”专项培训。

 

  (四)营销推广:提高产业效能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网络,以数字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转化效率。线上开发“旅游+托育”垂直平台,通过大数据整合景区资源、托育服务与用户评价等信息,实现定制化产品智能推荐,使服务匹配效率提升。线下在母婴店、亲子活动中心设立体验点,结合“旅游托育开放日”活动增强顾客场景化体验,带动线下转化率的提升。

 

  三、结语

 

  “旅游+托育”产业协同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其通过需求互补、资源共享、功能融合的内在逻辑,构建起新型产业生态。在政策支持、示范带动、人才引育和营销推广的协同推进下,这一创新模式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和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托育”将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未来需持续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方案。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