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乃学率队赴广东、海南两省考察
-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召开2025年第二十次会议
- 费志荣到南宁市慰问优秀教师代表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 孙大伟主持
-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 促进广西新质生产力发展
□ 林梓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成为关键驱动力量,正重塑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与产业生态。
当前,广西传统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近80%,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然而,广西在推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上面临多重阻碍:一是数据共享利用不足,企业数据来源杂、标准化低,优质工业数据难流通,制约垂直大模型发展,如企业内部数据分散、格式不一,难整合支撑AI应用;二是技术应用成本高,研发与应用需大量资金、人力和算力投入,中小企业难承受;三是复合型人才短缺,高校培养能力有限且人才外流突出;四是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成果转化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科研项目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对于促进广西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夯实数据根基,构建工业数据共享与标准化体系
一方面,应充分依托广西中国—东盟信息港等现有平台资源,建立区域性工业数据共享枢纽,分行业制定数据采集、存储、标注的地方标准,优先在汽车、机械、铝加工等广西优势制造领域试点数据共享机制,打通企业ERP、MES等系统的数据接口,推动设备状态、生产流程等关键数据的规范化流通。
另一方面,针对性组建广西工业数据安全联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符合东盟国家法规的跨境数据加密技术,建立“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平台,对参与数据共享的企业给予数据治理补贴,按数据贡献度给予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数据安全顾虑。同时,积极开展“工业数据治理标杆企业”培育行动,支持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龙头企业建设数据中心,总结其在数据清洗、标签体系搭建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中小企业数据治理指南,通过“龙头带中小”模式提升全行业数据利用能力。
二、降低技术门槛,多管齐下削减AI应用成本
一是整合自治区级科技专项资金,设立“AI+制造”技术攻关专项,重点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AI解决方案研发,对企业购买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能耗智能优化等标准化模块的费用给予50%以内的补贴。
二是建设广西制造业AI公共服务云平台,接入华为等企业的算力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按次计费的算法训练、模型部署服务,将企业AI应用的初始投入降低60%以上;针对东盟市场需求,开发多语种工业AI应用模板,帮助企业低成本拓展海外业务。
三是推动“AI+制造”设备融资租赁模式创新,推出“首付10%+按效付费”的租赁方案,允许企业以AI改造后产生的节能效益、产能提升收益分期支付设备费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全方位政策驱动融合发展
一是出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每年培育多家融合示范企业、建设多个行业级AI创新中心的目标,将AI改造纳入“千企技改”工程支持范围,对通过智能化评估的项目给予奖励。
二是设立“AI+制造”产业基金,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跟投”模式,重点投资处于成长期的本地AI解决方案企业,对中小企业的AI改造项目提供年化利率不超过3%的贴息贷款,贷款期限延长至5年。
三是针对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特点,推出“边贸企业AI应用专项扶持”政策,对跨境加工企业引入智能分拣、多语种客服AI系统的,按设备投资的30%给予边境贸易专项资金补贴,同时简化跨境AI设备进口的通关手续。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是以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为依托,组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产业学院,围绕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广西特色产业,设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后,由政府给予每个项目联合研发资助,成果转化收益的70%归研发团队。
二是推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买单”的产学研模式,每年征集100项企业急需解决的AI应用难题,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对成功攻克难题并实现产业化的团队,给予难题悬赏金额2倍的配套奖励。
三是支持高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工业智能”等交叉专业,扩大AI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投资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项目实践”的培养模式。同时,实施“八桂智造人才”计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引进“AI+制造”领域的领军人才。
四是建立“东盟AI人才工作站”,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教育,定向培养熟悉中国—东盟制造业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AI+制造”人才高地。
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是广西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通过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落实各项建议,广西有望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赛道上迎头赶上,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乐轩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