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魂赋能 蓄力前行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举办2025年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 孙大伟深入崇左市龙州县宁明县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界别协商会上提出 加快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刘咏梅率队赴崇左市开展调研 搭建多元平台 拓宽传播渠道 构建面向东盟的文化传播体系
-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自治区政协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城乡“双向奔赴” 共绘邕城和美新画卷
——南宁市政协建言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侧记
□ 本报通讯员 张 曦 郭 锋
科学处理好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始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为城乡融合发展绘就“施工图”。
党委有部署,政协见行动。近日,南宁市政协2025年第二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现场,一场围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助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协商议政正在热烈进行。会场内,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一条条深刻的问题剖析、一项项务实的对策建议,汇聚成一场关于城乡如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思想碰撞。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为南宁市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把脉问诊、聚智献策。
县域强则全域兴
筑牢城乡融合产业根基
“县域面积和常住人口占全市50%和40%以上,但经济总量不足20%。”市政协调研报告中的这组数据,道出了南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深层症结。如何破解“农业大县、工业小县、服务业弱县”的困境,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产业是城乡融合的‘黏合剂’。”宾阳县政协代表一针见血,建议支持打造支柱产业,设立市级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各县域依托资源禀赋培育支柱产业。宾阳的大米精深加工、畜禽深加工已初具规模,但亟需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
青秀区政协则从核心城区的视角,提出以“城乡规划一张图、资源配置一盘棋、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导向,打造南宁“半小时经济圈”;建议伶俐镇打造“智造+”小镇,南阳镇建设壮乡民俗商贸小镇,长塘镇打造休闲农业小镇,刘圩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镇,形成“一镇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要素流动破壁垒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城乡融合,核心在“人”,关键在“要素”。如何让“要素”在城乡间顺畅流动、平等交换,是必须破解的难题。
“农村‘空心化’现象明显,技术型、管理型青年人才匮乏”“资金入乡困难,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调研报告揭示了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的堵点。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的封德强委员带来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南宁市涉农贷款3121亿元,结构持续优化。但他也坦言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涉农领域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增贷款占比下降;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担保资源紧缺;城乡承贷资源要素差异影响资金流向。
金融活水如何润泽乡村?封德强委员建议,持续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强化“三农”发展资金保障;尽快公布“桂惠贷”政策实施细则;强化政银企沟通联系,推广特色产业专属金融产品,稳妥开展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助力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张梅群委员呼吁,以“食材供应链+团餐服务”打通城乡资源通道。“乡村有‘好产品’但缺‘好销路’,城市存在‘大需求’但缺‘精准对接’。”她建议,以“订单农业”反向激活生产端,以“冷链物流+数字化平台”打通流通堵点,以“营养标准下沉”带动产业升级,用一条“食材供应链”串起田间地头的希望与城市餐桌的需求。
公共服务均等化
书写城乡共富温暖底色
城乡融合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是让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都能享有普惠均等、便捷可及的公共服务。
“85%以上受访者反映进城务工面临住房贵、子女就读优质学校难问题。”调研组的这组数据,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痛点。
教育均衡是城乡融合的“压舱石”。吕海华委员建议构建“教联体”机制,分类组建城乡捆绑型、县域联盟型、特色互补型等多元化“教联体”模式。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协同建设、推进课程与教学资源共享、优化硬件设施与技术支撑,最终实现城乡教育“质量同质、机会均等、协同共进”的目标。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赵红洋委员介绍,南宁已在7个县(市、区)建成8个县域医共体,“上林模式”成为全区典范并获推广。他呼吁,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动医共体实施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药品联动配备,积极推进县域中心药房和县域集中审方中心“两个中心”建设;加大基层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做到“精准引、精细育、精心留”。
黄名升委员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列举了交通网络不均衡、水利设施薄弱、环境治理能力不足、教育医疗资源失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具体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推进“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完善物流体系,补强水利设施,加强环境治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改革赋能闯新路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根源仍未根除。”赖承略委员直言不讳。他提出4条路径:着力规划引领,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确保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各项配套政策协调一致;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打通制度壁垒;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服务普惠共享。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关键棋”。李鹏委员提出了“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优化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建议。他强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有效解决城乡融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要通过强化多节点城镇特色职能、助力魅力乡村建设、严格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多路径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系统性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南宁乡村振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实践印证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该集团投资建设的邕北灌区工程,依托项目资源,导入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构建“投资—效益—反哺”闭环,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协商民主聚合力
谱写城乡融合南宁篇章
从宏观战略到微观路径,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践,从问题剖析到对策建议……这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既是一次高质量的协商,更是一次凝聚共识的动员。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南宁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江大河。
南宁市副市长穆贤清现场回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有效可行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首府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要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市政协主席杨维超表示,市政协将持续关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情况,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提案等形式,有效反映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助推南宁市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场温暖的奔赴。当市民与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一幅“城有城的风貌、乡有乡的韵味”、城乡共生共荣的壮美画卷,正在邕城大地徐徐铺展,这场关于“双向奔赴”的协商,助力这幅画卷描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