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08-04
经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评陈中华的中国画《刘三姐》
2022-08-04 | 来源:

经典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评陈中华的中国画《刘三姐》

彭 洋

    

刘三姐.jpg

画笔创造美丽经典。

最近,我区知名画家陈中华获得《刘三姐》(中国画)作品登记证书的消息在我国社会各界、特别是艺术界引起了连锁性的巨大反响。其实,随着我国文学艺术界不断增强的版权意识,近年来,通过版权登记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文艺家们自觉的文化追求,经国家版权机关审批并获得作品登记证书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的确难以计数。但是,陈中华的《刘三姐》似乎是独占风骚,成为了这个时代性觉醒与社会意识的象征。

他的这幅画创作于 2012 年,是他近百幅刘三姐题材同题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在这幅作品中,陈中华发挥了他扎实的人物功底。写意工笔技法,美丽的弧线,大大的眼睛,纤毫毕至的毛发,含情脉脉略带羞涩的纯真的浅笑,三点一线构成的简练的概括,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刘三姐这一壮族女歌仙的形象和气质。陈中华从艺术院校毕业出来,走进艺术创作伊始,他就把自己钉在了一个最具价值张力的经典题材上,用最朴实的手法表现壮族人民记忆中最朴实的女性理想形象。

数十年来,他是我国画家中少有的少数民族女性精气神之美的守望者,他不懈地在这一领域里探索着、创作着。

我一直认为,艺术常态中的陈中华是一个美丽卖点的高手。他也是一个以浪漫题材为风格取向的画家。他的画大多为女性写意,也就是他所稔熟的刘三姐形象的一种扩张和变形。如果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卖点的话,那么,陈中华确实是以这个美丽的卖点立于优秀画家之列的。他将自己定格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以系列刘三姐的艺术语言方式立言。与以往画家人物女性最鲜明的对比是,在陈中华的笔下,即使画的是渔姑村妇,其画笔下的女性特有的古典能与当代炽女的热烈、勇敢、娇艳与妩媚相交相融,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陈中华的这些画大多水墨淋漓,色彩大胆浓艳,其写意的、印象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彩墨团点、欲断欲连的朦胧线条充满了梦幻色彩。陈中华作画,时而精雕细描,时而狂放不已,充满了浪漫和豪情。看他作画,你会深刻地被他奔放的画风所感染。

比之一般画家,陈中华有着多重的社会触角,并自觉地承担着相当多的公益性社会职责。这十分难得。因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和人际关系面前,画家一般都比较内敛,他们大多通过一种自我持守的态度与现实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有甚者,就是根本拒绝艺术以外的事情。我总觉得,这类艺术家即便是成功的,也是自私地成功着的。而杰出的艺术家除了做好本职的事情外,对社会总是有所担当的。陈中华不是因为情怀伟大,而是出于一种习惯,近几年来,热心公益的陈中华一直活跃在人们的眼前,显示出过人的社会激情和艺术激情,这一点,也是作为艺术家的他最成功的所在。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刘三姐精神对他的耳濡目染和刻骨的浸润。

从单一的艺术技法上说,陈中华的中国画《刘三姐》并非他自己更非我国艺术界成就最高的作品。但是,从综合的艺术因素与价值评价看,他的中国画《刘三姐》,却具备了成为经典的主体艺术要素:主题经典、题材经典、形式经典、技法经典,他以一种非遗传承的姿态,传承了一种精神、持守了一种信念。诚如他所说的,几代人十几代人都画不完的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文化传承的魅力,民族团结永远的题材和永恒主题。陈中华的中国画《刘三姐》成为标志性的经典并非一日之功一念之功和走运,而是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充足条件,并印证了经典创造的规律。

这就是陈中华的中国画《刘三姐》给我们的启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