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09-24
唐诗宋词里的秋分
2022-09-24 | 来源:

唐诗宋词里的秋分

董国宾


不觉秋已过半,不停歇的时光一眨眼站在了秋分的门槛上。我打开书籍,在古诗词中开始穿越时空,在秋阳里细细品读古时秋分的景状与古人的感怀。

宋·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这首宋词,词人谢逸笔墨清逸,用词形象传神,简短的几句话便将秋分意境勾勒出来,清亮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画意十足,极具美感。词中说道,秋分时节,风清露冷,秋夜如水,空中那轮圆月,洒下清凉的月光。皎洁的月光下,桂花香气随风远行。秋分之夜遥望月宫,正值灯火通明,宫女素衣霓裳翩翩起舞。夜渐渐深了,月宫中歌舞接近尾声,那些轻歌曼舞的女子舞步开始散乱,仙人也渐渐散去,只有昭华管声悠悠,通夜而鸣。谢逸的秋分词,词里词外,词人展开无尽的想象,亦表达了对人间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寄托。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晚晴》秋分诗,着笔细腻,诗境清透明亮,状写了秋分节气的晚晴之景。这首唐诗中的秋分,秋雨至晚方晴,天生浮云犹薄,雨后尚有雨点飘飞,竹叶上闪烁着露珠点点的晶莹。虽然凫雁归去,仍秋意怡人,让人逢秋自得。此诗经典传神,将美的喻意捧在读者面前,读后甚是悦心。

宋·释文珦《秋分前三日偶成》:“秋光几一增,在候已无雷。显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秋分前三日偶成》亦是一首描写秋分节气的诗作,此诗朴实,自然,虽无华丽词句,但缓缓道来便成佳意。这首名诗,从秋分节气之物候现象写起,句句送来秋分之气象。秋没了雷声,雾气凝结成霜,农禾结穗,燕子带走暑气,秋虫送来凉寒。这些秋分的标签,给人节气更迭之感,于是诗人最后生发感慨,要珍惜秋日大好时光。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分后顿凄冷有感》,将秋来早,黄叶落,蟋蟀到处蹦跳,作为秋分之触点,接下来笔锋一转,抒发人生所感。诗人虽年事已高,粗狂而豪放的本性仍没有改变,从而以景寓意,给人以遐思和启迪。

秋分至,物候更迭。在这个节气里读经典唐诗宋词,我读出了秋之美和秋之声,品思到人生的追求和境界,还看到了美好的前景与福祉。


09月24日1版_Print.jpg

彩秋 李昊天 摄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