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11-26
六万大山人家
2022-11-26 | 来源:

六万大山人家


盘结于合浦、博白、兴业、玉州、福绵之边境凡数十里,统称六万大山。山之阴,正是兴业县境。六万大山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沟谷纵横,风光秀丽。我的家乡就在六万大山一脉大葵山之北,自然资源丰富,山川形态神奇,是南方典型的山区地貌。

家乡的同心江向北而行,注入西江、汇入珠江,奔腾入海。正是这里的山水,抚育了我的先祖、我的父辈和我。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天,晚学回到家,发现父亲在抄一部《李宗仁回忆录》。问父亲,这么厚的一部书,怎么抄呀?父亲说,这是借的,买不到哩。

我当时就想,难道这部书对父亲非常重要?

稍大以后,我才知道父亲与这本书的渊源——

感恩我的祖父母,在艰苦的岁月里,坚定地支持父亲读书,父亲成为村中少之又少的中学毕业生。上学期间,父亲的国文总是第一,中学毕业,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毅然报考了军校,因体检不合格,未能如愿。

当时父亲的堂叔黎蒙在《广西日报》任社长。经其推荐,国文不错的父亲与《广西日报》从此结缘,开启了人生一段难忘的历程。黎蒙是李宗仁的契儿,李宗仁公费送他赴法国巴黎留学,在巴黎大学获得了哲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是被聘为省政府顾问,后任《广西日报》社社长。黎蒙聘请了一批进步人士到报社工作,撰写社论、专稿,进行抗战宣传工作,对桂林抗日文化运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父亲协助组稿工作,也曾随同记者外出采访报道,这一干就是两年多。期间,接触和认识了一些名人,聆听过共产党的抗战宣传主张,成长为一名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工作的热血青年。

1944年秋,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的轰炸下,《广西日报》社撤出桂林,部分人员搬迁到昭平黄姚,因当时祖父母年迈,为尽孝,父亲只身回到了老家那个僻静的小山村。

解放后,父亲被聘为村小学教师。作为当时的中学毕业生,又在省报任过编辑、记者,担任小学教师,父亲是够格的。

如果说,当教师是实现了父亲的夙愿,在这小小的山村里,他本应平静地度过后面几十年的人生。意想不到的是人生的风雨说来就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父亲经历了多少愁苦和绝望。

得到平反那年,父亲已是花甲老人。

父亲老了,但是总想着做些泥水工、木工的活计,攒点钱作家庭开支。之前,他知道在世时日不多,不愿到医院诊治,而把省下的医药费寄给了我,作读书生活费。就在我毕业前一天,父亲淡然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父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他的治学精神。哪怕是在最艰苦、最冤屈的日子,仍挑灯读书学习……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他竟抄写了十多部著作。

忘不了,我考取高校后,父亲送的一席话,他说,做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不难,但是做一个有担当的、堂堂正正的人,是一辈子的事。这么多年来,工作不同,岗位不同,我从不曾忘记父亲说过的话语,一直在努力。

这些年来,一串串足迹、一个个议题、一份份报告,刻就了我一丝不苟的努力清单,获过县、市、区,甚至国家司法部先进个人……至今一家子已公开出版了四部著作,也算是喜欢着自己的喜欢,执著着自己的执著。

在家庭教育下,我的孩子从小亦酷爱文学,发表过几部长篇小说,仅16岁,就加入了广西作协。“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这是孩子的座右铭。

六万大山是我的生命情结,我们家仅仅是大山人家一个平凡的人家,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始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足。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