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除夕夜
尚鹏敏
除夕,始于先秦,传承至今,早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春联、炮竹、亲友团聚等习俗一起传承下来的,还有历代诗人一首首除夕抒怀诗词。走进古诗词里的除夕夜,是年夜饭之外,另一份厚重的精神盛宴。
除夕,是团圆幸福的相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个辞旧迎接的节日里,一家老小团聚一堂,炮竹是欢快的背景音乐,美酒佳肴和春联窗花是氛围的最佳烘托。亲情和欢喜是对我们一年辛劳的最佳犒赏,是我们来年前行拼搏的最大动力!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将春节贴春联窗花、守岁、围炉喝小酒、拜年发压岁钱等习俗都揉进诗的欢乐音符里。这欢乐就像一条河,让传统风俗流传千年,至今仍是亲情的纽带,仍滋润着我们的幸福。除夕,是一场风雪万里归途。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几千来来,无数游子因求学或工作远离家乡,过年,是我们万里归乡的最好契机。然而,古诗词里的除夕总有思乡而不得归的惆怅:“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如今,时代的发展免除了我们“如何去岁听风雪,身在江南梦故乡”的遗憾,和“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的哀愁。
打开手机抢张票就能跟随春运大潮回到家乡,和父母兄妹一起围炉,感受“岁除还有岁更新,华发相看手足亲”的亲情;像国学大师王国维那样“绛蜡红梅竞作花,客中惊又度年华”,和少时故友相聚,把酒话年少,举杯畅未来。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新希望。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守岁,守的是欢乐,盼的是平安,迎的是希望。“东风自此无闲暇,万里乾坤一夜新。”除夕一过,须臾又是隔年春,新春新年就会有新希望。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在给苏辙的诗《守岁》中勉励弟弟珍惜光阴、建功立业。如今的我们在和父母团聚新年之后,大多也要再次踏上新程,为梦想和希望上路。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在除夕的欢声笑语里,轻读这些古诗,会更加珍惜和感恩当下的团圆幸福,也会对未来有更多期待和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