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时与平时
岁末年初,正是各项工作考评时。据媒体报道,日前,江西省纪委监委作出部署,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考核中出现不正之风。江西省纪委监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凡是有省纪委监委参与的考核,一律要求责任部门坚持客观公正、真考实考,坚决拒绝被考核单位借“汇报”“咨询”“沟通”等名义跑关系、搞疏通。同时,明确要求各级被考核单位把心思和精力完完全全放到工作上,督促被考核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把功夫下在平时。
对基层来说,江西省纪委监委这项部署太及时了。考评本来是用来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工作进度的有效措施,可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某些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使出了工作以外的“力量”干扰考评的真实情况,加上某些手握评分权的干部私心作祟,不能实事求是进行评价,于是,有些领域,考评受了歪风侵蚀,不仅无助于激励干事创业,反而打击了基层的积极性,还给基层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人情负担,与考评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管做什么工作,“评时”固然要重视,“平时”其实更重要。看重荣誉当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不能为了荣誉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甚至公款吃喝送礼。一旦失去了公平公正的标准,考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成为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甚至滋生不少腐败行为。
靠真功夫挣来的荣誉才有成就感。考评达标或处于领先地位,应该是对实绩的一种肯定。这样的考评结果,才有说服力,才有激励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体工作。对被考评单位来说,考评客观公正,大家也没那么累,可以专心把工作干好,努力提高效率,致力多出成果;而不用低三下四陪着笑脸看人脸色,更不用“功夫在诗外”,一门心思整些没意义的事。对考评人员来说,只要依照客观公正的要求,便可以轻装上阵,不带思想包袱,免了各种干扰。这种考评方式,可以让大家摆脱人情的负累,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在工作中虽辛苦但快乐充实。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个干部都有这么纯正的一颗心。总有一些人,想法比别人多些,胃口比别人大些,脸皮比别人厚些。否则,反腐败斗争也不至于如此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具体到一个小小的考评,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被某些“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这种人,如果自己是被考评对象,平时不干活,临时抱佛脚,一看到了考评时间,就使尽浑身解数,大做表面文章,广拉各种关系,为了名次不惜违纪;而如果他们掌握了考评的指挥棒,则拉着虎皮做大旗,耀武扬威,谁给好处就让谁过关、给谁评优,毫无标准、原则、底线可言。若是让他们的手段屡屡得逞,可想而知将导致什么后果。
针对那些平时工作不努力不踏实,“评时”总想着钻空子、找路子,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人和事,需要加大监督力度,让他们无机可趁。江西省纪委监委及时抓住了一个问题,起码让公然跑“上面”的现象得到遏制。相信在这个时候,理智一点的人,都不想撞到“枪口”上。而对那些想利用考评机会“捞一把”的,此举自然也是当头棒喝,使他们不敢公然破坏公平。也只有从纪律角度动真格,那些心术不正者才有所敬畏,有所收敛,不敢明目张胆跑关系或利令智昏乱伸手。
更根本的,还应科学对待考评过程、有效使用考评结果,让考评本身能够反映平时的真实情况。被考评单位固然要将评时与平时并重,上级部门也应将评时与平时结合起来看。评时与平时,也是一种“树林与森林”的关系。考评总是有一定偶然因素,所以“评时”与“平时”未必完全划等号。对考评结果领先的,要多些实践检验,看看是否与平时结果一致;对考评结果落后的,则应分析具体原因,帮助他们找出不足、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在下一阶段迎头赶上。也就是说,考评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提升工作质效,实现“共同进步”。这样,踏实做事的便不必对考评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不需要冒着违纪的风险造假、跑关系;幻想走捷径的也失去了造假的动力,只好转头踏实做事。
- 第 1 版: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3年1月2日)
- 第 2 版: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3年1月2日)
- 第 3 版:要闻 建言献策谋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崇左市江州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侧记
- 第 4 版:要闻 “内卷”与“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