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
阿 紫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开篇即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句话一直到今天,依然经常被引用。我写作已有30余年,结识的文友数以百计。其中许多人都曾撰文批驳“文人相轻”,声称“自古”已经结束,如今是“文人相亲”的时代。然而私下里,他们却赞同曹丕的说法,之所以要批驳,只是为了维护我们这个群体的名声。
一般情况下,文人之间的冲突只表现在私下里互相不服,顶多撰文时含沙射影批评一下“文敌”,不过偶尔也会颇具戏剧性。相传当年刘半农曾想编一本《骂人专辑》,于是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征集骂人话的启事,结果上门“捐献”骂人话的全是他的文友。周作人首先登门拜访,用绍兴语大骂了他半个时辰,出门时连呼“痛快”,仿佛洗了一场桑拿。赵元任随后赶到,用湘川皖鲁各地方言,大骂了刘半农半天……
骂得最认真、严谨的当属章太炎。刘半农为人有点狂,曾说过“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这话惹恼了比他更狂的章太炎。遇上刘半农登门“讨骂”,章老师当然借题发挥。首先质问他何为白话文?刘半农答曰:“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太炎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章太炎质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接着,章太炎向刘半农演示了汉音、唐音以及明朝音韵。又用唐朝话、汉朝话各骂了他一遍,而且“注释”了出处、引用文献。最后刘半农被骂得主动撤退了。
刘半农招骂这件事中,他似乎很狼狈,骂他的人似乎都比他博学。然而他在被骂的过程中,却吸收了许多“营养”。这样的文人相轻,实在比互相戴高帽、捧臭脚的“文人相亲”,有意义得多。刘半农在语音学上颇有建树,与他勇于挨骂,文友愿意以毕生所学骂他,多少也有一点点关联。
说起刘半农的学术成就,一般人当然很陌生。但他有一项成就,足以让他留名千古,那就是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写了一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中第一次使用了女性第三人称“她”。刘半农创造的这个新字,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鲁迅等文坛泰斗一致点赞。一个世纪以来,“她”一直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汉字。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虽然是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似乎也是成群出现的,可能因为需要互相滋养。比如博学多才的文人们,他们有时貌似“相轻”,有时又很“相亲”。嬉笑怒骂中,诞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文人如果都很无趣,社会怎么会有活力?
- 第 1 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要闻 提振信心 双向发力——南宁市兴宁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侧记
- 第 3 版:要闻 续写大众冰雪运动新辉煌——北京冬奥会闭幕一周年记
- 第 4 版:要闻 简简单单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