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望望天
任崇喜
大气中,无数小水滴小冰晶,聚在一起,或亲密拥抱,或若即若离,或疏远相向,就成了我们眼中云的样子。
“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以农为本的古人,善于从云的外观,找寻与气象的关联,留下了诸多富有哲理的农谚。
看云观天气,是人之生活常识。早晚锻炼时,就养成观云的习惯。看它们闲庭信步,看它们天马行空,看它们喧闹无比,看它们优雅静淑,看它们绚烂多姿,看它们变化多端,绚丽无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因此,观云是一件有趣的事,特别是夏秋的早晚,云看上去更为集中,更便于观察,更易让人联想。
每片云朵,都有自己的名字。晴朗的日子,棉絮状的积云,在天亮后的几个小时出现,云底平坦,慢悠悠地从天上飘过。白色或灰色的高积云,让我们看出明显的层次感,据说有4个云种或7个变种。太阳初升,光线迷离,因为层次的优越感,它们更能形成美丽的云景,让人流连忘返。最喜欢看的,是高天流云。那种卷云,看上去像白色的头发,优雅缥缈,有脱尘空灵之感。科学上解释,这种云体全部由冰晶组成。冰晶下落的时候,穿过对流层上部高空中的风,形成精美的天空艺术绘画效果。最不喜欢看的,是团块状的层积云,要么纠结在一起,要么有明显的缝隙,常常成为阳光的终结者,让人无端地生出压抑感。尽管,它是最多变的云彩之一。
观云,古人比我们有想象力。霄、霭、雯、矞,是云的称谓;云霭、云层、云堤、云朵、云海、云脚,是云的雅名;云气、云涛、云霞、云霄、云崖、云烟,也是云的别称。我们的通称,只不过是云彩而已。即便古人所言的云霞,也有讲究,指的是彩云和彩霞。
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彩云是一种日华现象。云中含有小冰晶或者小水滴时,太阳光射过来发生衍射现象,太阳光谱被分离,形成五彩或七彩的光芒。
“彩云之南”是云南的别称,得名的原因就是无与伦比的彩云。汉武帝时期,云南由于“彩云南现”,被命名为“云南驿”。在滇池旁的古城昆明,自古以来云蒸霞蔚,被称为“云霞都会”。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这样憧憬着:“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我们所言的“七彩祥云”,与古人言说的不同。“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古人眼中的祥瑞,“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一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只是一种状态。
“若教花自在,应作彩云飞。”彩云多出现在凌晨、黄昏和夜晚。喜欢看太阳初升时,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间就有了云,云体色彩暗淡,且形体巨大,越来越多,开始铺展和流动,变幻出各种造型,即将遮挡阳光。过了不大一会儿,云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撕扯开了,霞光四射,巨大的云影投在大地上,忽明忽暗,时静时动,如雨进入了梦幻般的世界。渐渐地,云影之外的大地就好像镀了一层金,明晃晃的,让人感到特别亮丽。
彩霞呢,是指彩色的云霞。日出或日落前后,在太阳附近天空,由大气对阳光的折射、散射和选择性吸收所造成的色彩缤纷的现象。早晨的称“朝霞”,傍晚的曰“晚霞”,又名“火烧云”。最喜欢看晚霞,虽然云体较小,却形状多变,瑰丽多姿,五彩缤纷。傍晚,西北方向一片霞光,跟即将迎来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是某些人的感喟。看看古人对晚霞的雅称:红霞、云霞、锦霞、落霞、霞光、霞影、余霞、残霞、暮霞、丹霞、归霞……有悲伤之意的,还是少数派。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观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这是陆机对游移于空中的浮云的描写。“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晴日云彩被诗人赋予空间立体的形象,恢宏壮观。
英国记者加文·普雷特-平尼,道出了创办赏云协会的初衷:“我们试图提醒人们,云是大气情绪的表现,可以像一个人的表情一样解读。我们相信,云彩是为梦想家准备的,他们的沉思有益于灵魂。”
“因这云霞,越来越多的人仰望天空,记录天空,不是为了逃离,是为了聆听自己。”观云,让我们从云海中发现人世间的美好,云聚云散,浑然天成。我深以为然。
- 第 1 版:要闻 刘宁在自治区政协调研主题教育时强调 充分发挥政协工作优势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孙大伟主持座谈会并发言
- 第 2 版:要闻 唱响铝都民族团结幸福曲——平果市政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第 3 版:要闻 探极风云 究真苍穹——记2023年中国科考队登顶珠峰再次开展综合科考
- 第 4 版:要闻 云卷云舒望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