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5-27
一个人一座城
2023-05-27 | 来源:

一个人一座城

游宇明


某个春天的上午,我去看望一个人和一座遗弃的城池。

此地刚刚下过一场倾盆大雨,路上四处可见一个个小水洼,摔碎了的镜子一般,映得眼睛晃晃的,好在阳光已弥漫在我们的四周,这在多雨的南方,很难得。

城的名字很独特,唤作钓鱼。

它位于重庆合川的钓鱼山上,离合川城区只有数公里的路程。地当嘉陵江、涪江、渠江交汇之冲,三面江流环绕,仅东面与陆相连。由北而来的嘉陵江在山北面的嘉渠口纳东北而来的渠江,再于西南角的嘴咀(古称三江口)与涪江汇合,绕经钓鱼山南,滔滔东去,形成一道浩浩荡荡的天堑。这里江石峥嵘,水情险急,平常横渡已非常不易,一旦夏秋洪水来临,更是漩涡四起,激浪滔天,令人望而生畏。三面环水、四面悬崖,再加上坚固的城墙和倾尽全力的防守,一座遥远年代的军事要塞也就横空出世。

先去看的是一个练兵场,练兵场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红边黄底标着血色“宋”字的军旗在风中猎猎舒展,似乎在向人展示数百年前那股惊天动地的浩气。练兵场是在原址上复原的,据说,原来的练兵场比现在这个大三四倍。不过,游客到这儿来,更多的是想寻找当年的那份悲壮,文物的真假倒在其次了。

1234年,不是一个开心的年头。虽然在这一年,南宋与蒙古合手消灭了金国,但蒙古并没有归还早先承诺归还的南宋故土,南宋反复交涉,没起任何作用,宋蒙战争由此爆发。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步兵在行军、征战速度上具有更大优势,蒙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因而常有胜绩。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10月,蒙将塔海率军攻入四川,连破20城,四川门户大开,此时,一个善武能文的军事奇才进入宋理宗的视野,他就是余玠。

余玠(1199—1253),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浙江开化村头镇)人。他少年时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太学上舍读书,后来投至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赵葵欣赏其心怀大志,频频提拔他。1237年(嘉熙元年),余玠在汴城、河阴、安丰等地连克蒙军,1241年(嘉祐元年)11月,宋理宗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历史就这样毅然决然地将一幅沉重的担子压放在一个江南游子身上。在蜀期间,余玠轻徭薄赋、除暴奖贤、整饬军纪,深受民众爱戴。后来,又听从播州人冉琎、冉璞的建议,先后筑青居、大获、云顶、钓鱼等十余城,并将郡治迁到山城,大幅调整兵力部署,将辖内军队调到新筑的易守难攻的城池,希望既扼守外江,又掌控内水。

应该说,余玠的眼光非常独特。就说钓鱼城吧,它依托的钓鱼山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内遍布水井数十口,另有肥沃良田千余亩,加上其他出产,足以养活山里原有的居民和驻守的4000余名官兵。1246年(淳佑六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余玠依亲自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一次次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感念他的守蜀有功,1248年(淳祐八年),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仍然主持四川防务。然而,一个人功业大了、职位显了、荣誉多了,总会惹起小人嫉恨,余玠在前方不顾性命地作战,宰相谢方叔、参知政事徐清叟等人在后方不遗余力地挖坑,找余玠的“硬罪”找不着,就找“软罪”,说他态度有问题:独掌大权,不知事君之礼。皇权时代,坐在金字塔尖的人最怕的事情就是有人可能反叛,宋理宗捡起老祖宗那个愚蠢的法术,1253年(宝祐元年)以金牌密召余玠还朝。余玠自知离川凶多吉少,忧愤成疾,是年7月,暴卒于四川,年仅56岁。

好在余玠留下的钓鱼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依然坚固如铁,在他逝世之后的26年,王坚、张珏等守将始终不忘首创者的初心,不让蒙古军队染指一步,甚至创造了让信心满满的蒙古大汗蒙哥阵亡于城下的神话,直到连遇两年大旱、城内居民易子相食,南宋王朝气数已尽,最后一任守将王立才以不杀一人为条件开门投降。

我们是走到护国门前打转的,面对左侧的悬崖绝壁和右侧的滔滔江水,我一边登石梯,一边在想:一个人走了,一座城破了,但一部浩气如虹的传奇历经八百多年的沧桑却留了下来,人生的价值,许多时候,其实是由身后的世界定义的。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