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11-18
《随园食单》里的茶道
2023-11-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孟祥海

 

  清代文人袁枚不仅精于烹饪,而且也是一位烹茶高手,这从他的《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即可看出端倪。

 

  在仅有300余字的《茶》一则中,袁枚将中国茶道的用水、采茶、藏茶、泡茶之经验,娓娓道来,文字摇曳多姿,极富层次感,读来饶有趣味。

 

  “水为茶之母”,泡茶用水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的优劣。袁枚深谙此道,故开篇即言:“欲治好茶,先藏好水。”天下好水得之不易,一般人家可藏些天泉水、雪水用来泡茶,故得出“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的结论。论茶,则以武夷山顶与龙井为佳,并以清明、雨前的头采茶最为珍贵,提出了“一旗一枪”的采摘经验和挑拣方式。论藏茶,提出“用小纸包”“放石灰坛中”“用纸盖扎住”,可谓藏茶“三要素”。讲泡茶,主张“用武火”,“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亦不可取,因为“难于出味”。并以山西裴中丞与出生于杭州的士大夫作比较,借以表明自己泡茶功夫之了得,与士大夫之俗也。

 

  第二部分,列出了他认为“可饮”之茶,仅有武夷茶、龙井茶、常州阳羡茶和洞庭君山茶。作者高度概括,语言简洁,在三言五语中,即说出了该茶之特性。如介绍武夷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得出武夷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的结论,并概括其功效“令人释躁平衿,怡情悦性”;用比较的手法,说龙井“虽清而味淡”,阳羡“虽佳而韵逊”,最后得出武夷茶“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的结论。

 

  说龙井茶,作者用了非常简练的文字,一说杭州茶虽多,“杭州山茶,处处皆清”,却以“龙井为最”;二言说茶之美,“水清茶绿,富贵所不能吃者也。”

 

  讲阳羡茶,则更简洁,三句话,一说茶色“深碧色”,二说茶形“如雀舌”,三说茶味“较龙井略浓”。

 

  说洞庭君山茶,也是与龙井相比“色味相同”,形略异“叶微宽而绿过之”,只是产量太低,作者喝过一次“果然佳绝”,后有送者,一尝即辨其为伪,可见袁枚之品茶功夫也是绝不一般。另外,还附带着提到六安银针、毛尖、梅片、安华等茶品种。

 

  此外,书中还写到与茶有关的食品。如在“点心单”中,介绍了一种叫“面茶”的点心:“熬粗茶汁,炒面兑入,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这里说的“面茶”,其实就是今天的茶点,可见袁枚的确是位富有奇思妙想的美食家。在“迟速须知”里,提到“茶腿”,即用茶叶、竹叶熏制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属于易贮藏,易快炒之物。在“水族无鳞单”中,写到与茶叶有关、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茶叶蛋”:“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说出了煮茶叶蛋的“秘笈”。

 

  “七碗生风,一杯忘怀。” 在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对于茶叶方面的记述,虽然十分有限,但在这极其有限的文字中,足可看出袁枚不仅是一位资深美食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品茶评茶专家。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