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毒”儿歌要“拔草”更要“种花”
樊树林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就去找它妈。它妈想打架,就赏它妈两个大嘴巴……”前段时间,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网络电视给孩子播放儿歌时,竟然出现了这样一首改编的儿歌,歌词让人感到不适。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类似家长口中的“毒儿歌”并非个例。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色情词汇,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
(据3月21日《法治日报》)
儿歌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更是赐予他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只要谈起儿歌,许多人马上会想到《一分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一首好儿歌能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长。“经典儿歌”之所以“经典”,就是其能关照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能够在心灵深处引起他们普遍共鸣,能够在启迪他们心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一个客观而又冰冷的现实是,这么多年来,不仅大面积传唱的优秀儿歌屈指可数,创作出现了“断代”之殇,更为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少儿不宜的歌曲竟然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不免让人忧心忡忡。
一些儿歌中或掺杂脏话、或宣扬暴力、或带色情词汇,还有的歌词怪异,让不少家长直言毁“三观”。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且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孩子们长期浸淫在这些儿歌之中,有可能扭曲他们的认知,使他们以丑为美、是非不分,影响他们审美情趣的塑造等。
儿歌的本质属性在于蒙学教育。要让儿歌回归童真,除了广大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甄别儿歌和学校教育的熏陶强化外,相关执法部门和平台更应当加强监管,对“毒”儿歌及时下架查处,净化网络空间。
对“毒”儿歌要“拔草”更要“种花”!
缘何粗制滥造的“灰色歌谣”填满了孩子头上的星空?深层次的原因是“叫得响”的儿歌难觅影踪,因此要让好儿歌真正“荡起双桨”,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儿歌创作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创作者充实到儿歌创作队伍中;创作者也需要袪除功利思想和浮躁心态,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多走进孩子们中间,力争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儿歌的传唱需要空间和时间,全社会应营造儿歌广为传唱的氛围,让那些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儿歌得到最大领域的传播。
孩子是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期待有更多有营养、有意义、有价值的儿歌陪伴他们成长!
- 第 1 版: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 第 2 版: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 第 3 版:要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聚焦哪些群众关切?
- 第 4 版:要闻 积深蓄厚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