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4-05-07
黎凤珍:指尖绣出“幸福花”
2024-05-07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八圩中心小学,黎凤珍为小学生示范白裤瑶刺绣针法。 卿要林/摄

    

  “注意,小心别让针扎到手!”近日,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八圩中心小学,一位身穿瑶族服饰的老师正手把手教小学生们学刺绣。

 

  这位老师名叫黎凤珍,是一名白裤瑶妇女,同时也是八圩中心小学瑶族班的“客座教师”,她经常来给学生们传授瑶族服饰制作技艺。

 

  “我8岁开始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13岁的时候,基本掌握了染料采集制作、纺纱织布、浸染、粘膏画、刺绣、缝制等30多道服饰制作工序。”黎凤珍说,她的大半辈子都在和瑶族服饰打交道。

 

  52岁的黎凤珍从事土法染布和瑶族服饰手工制作已经30多年。在沿袭瑶族服饰制作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黎凤珍在布料浸染技术、手工图案刺绣等方面大胆摸索创新,总结出一道简便独特的浸染工序。她使用自制的蕨菜灰、瑶家酒和蓝靛等原材料,染出的布料颜色均匀、穿着舒适。凭借精湛的服饰制作技艺,黎凤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河池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为了让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黎凤珍决定把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她不定期组织当地瑶族群众到自己开设的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学习浸染技术,在工坊开展传习活动,周末还组织学生到工坊学习服饰刺绣技艺。

 

  此外,黎凤珍多次到八圩中学、八圩小学、瑶寨小学等学校和南丹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举行瑶族服饰刺绣技艺现场培训,教授学生和瑶族群众1600多人次。

 

  勤劳的黎凤珍不仅担负起传承、发展民族技艺的责任,也带领更多瑶族同胞利用白裤瑶服饰文化,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2020年,凤珍蓝靛染布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设立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包含蓝靛染布坊、朵努手工坊、白裤瑶染坊3处就业车间,向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100余户农村妇女提供居家就业岗位,每年每人收入不少于3万元,为瑶族服饰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非遗工坊先后获得2022年中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广西首批文化“双创”示范企业、自治区妇联授牌的“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广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等称号。 (卿要林  韦 乐)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